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天班里的联欢会,胡岩同学的幽默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真让大家好好地乐了一番。
B.网上对这个餐厅的评价相当高,我们品尝之后觉得名不虚传。
C.“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D.一提起班上的舞蹈明星王蕊,同学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档以汉字为主题的节目在短时间内席卷全国,并引发广泛共鸣,这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长期以来,“提笔忘字”越来越成为一种人们有亲身体验、又感到无奈的普遍事实。在信息泛滥的今天,由于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指尖上的拼写”,而忽略了“指尖上的书写”。如:“yōuxīnchōngchōng”“诲人不倦”“川流不息”“接踵而至”等词,有的人很容易写错。这档节目的诞生,无疑在看惯各种娱乐选秀节目的观众眼里成了一道不可多得的菜。
(1)给选文中的加点词语注音。
诲人不倦(________)
(2)根据选文中所给的拼音填写词语。
yōuxīnchōngchōng 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 600 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①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②且周③。窃念墩不过土一杯④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选自《戊子中秋记游》,有删改)
注:①谢公墩:山名,因晋代谢安而得名。②旷:辽阔,宽大。③周:环绕。 ④杯:量词,双手一掏为一杯。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沿溯阻绝
B.停数日,辞去/去以六月息
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语段(甲)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对故事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4.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概括两个语段描写内容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