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香远清       益:              (2)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

(3)可爱者甚     蕃:              (4) 亭亭净     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4.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分析。

5.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

 

1.(1)益:更加 (2)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3)蕃:多 (4)植:竖立 2.(1)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去玩弄它啊。(2) 喜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3.C 4.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和牡丹衬托,突出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5.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解析】 1.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益”是“更加”;“植”是古今异义词,“竖立”的意思。 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而(表转折)、亵玩(亲近而不庄重的玩弄)、焉(语气助词)”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菊之爱(喜爱菊花的人)、鲜(少)、闻(听说)”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 考查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A.“之”是结构助词“的”;   B.“之”是助词,的; C.“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之”是助词,的。 故选C。 4. 考查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叫衬托。有正衬和反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文章中画线句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的意思是: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作者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从而突出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的美好品质。据此理解作答。 5. 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主旨的理解。文章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写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莲的形态,赋予了莲的高洁的品质,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作者是借“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美好情操;同时也折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查看答案

走进名著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_____(国家)科幻小说家____________,期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与赏析

(1)__________________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可怜夜半虚前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3)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陆游《游山西村》)中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