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老王》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

阅读《老王》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冷的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向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地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到他的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子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找出与第一段加横线的话相照应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包含了“我”怎样的感情? 

2.你如何理解老王说的“我不吃”?试作简要分析。

3.揣摩加点词语的好处。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4.第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那直僵僵的身子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包含了我对老王身体的担心,高贵品质的敬爱之情。 2.老王身患重病,经济条件极差,当然用得着,但他在自己病危之中仍想着患难的邻居,表现了老王的无上善良。 3.①“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出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②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 4.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感动,而这份情意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解析】 1. 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伏笔),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与第一段加横线的话“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向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相照应的是文本最后的“那直僵僵的身子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的一句话,从老王的人物外貌特点上进行照应。这样通过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王身体僵直、瘦弱的特点,既表达了“我”对老王身体的担心,同时,也侧面表现出了老王的善良美好的品质,表达了“我”对老王的敬重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2.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从文本内容看,此时的老王已经身患重病(外貌描写),营养明显不足,显然这些鸡蛋对他来说补充营养再合适不过了,可是他却说“我不吃”,并把这些鸡蛋送“我”不要钱,充分写出了老王在重病中还想着患难与共的邻居,突出了老王的善良美好的品德。据此理解作答。 3.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1)语句“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中的“强笑”,是勉强露出笑容的意思,是在“我”看到老王病重时的形象后,我当时的神态,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我”看到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还拿“鸡蛋和香油”来感谢时,内心的悲酸和感动,表达了“我”对老王的怜爱之情。 (2)语句“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的“镶嵌”,原本是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这里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重的老王此时的身体瘦弱无力、行动不便、僵直的状态。所引理解作答。 4. 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语句“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并不是作者记不清鸡蛋的数目,重在老王是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感谢“我”,这种行为让“我”感动,老王的这份情意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所以作者说是“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表达了“我”对老王的怜惜和敬重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香远清       益:              (2)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

(3)可爱者甚     蕃:              (4) 亭亭净     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4.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分析。

5.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查看答案

走进名著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_____(国家)科幻小说家____________,期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与赏析

(1)__________________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可怜夜半虚前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3)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陆游《游山西村》)中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