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3 期

(乙) 棉花!棉花!

①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②是棉花。

③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

……

④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
 

⑤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
 

——摘自《散文》2006 年第2 期

1.思考文题:①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②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叹号?

2.理解词义: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④段加点词语“有了着落”含义的理解。

3.赏析语句:甲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

4.分析结构: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

5.探究写法:作为抒情散文,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

 

1.①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②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棉花强烈的赞美之情。 2.“有了着落”是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与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 3.示例1: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棉花吐蕊”比作“云掉进棉花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桃吐蕊的盛大场景和棉花的洁白、柔软,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示例2: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人格化,赋予“云”以人的行为“小心走失”,表达了作者对棉花(云)的喜爱之情。 4.乙文开头说“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结尾句又说“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照应开头,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5.甲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爱;乙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亲和几位阿姨(或:为无尽的生育和劳累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 【解析】 1.本题考查了标题含义的理解和标点符合特殊用法的作用。 ①标题的含义一般有两层,浅层和深层,此处应联系温暖一词来回答,由“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浅层的意思是: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由“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可知其深层的意义是: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 ②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一般是强烈强调某种思想感情,由“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可知,连用了两个感叹号是为了表达对棉花以及棉花象征的为无尽的生育和劳累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的强烈的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获得,一般是联系前后文,猜测它的意思,在一个联系文章的主旨来回答,“有了着落”的意思是:事情有归宿、有结果。由“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可知文中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和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表现了深深的母爱。 3.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题主要对所写物人格化描写和表达作者情感的方面来理解。可以从比喻的修辞的角度来赏析:句中把“棉花吐蕊”比作“云掉进了棉花地”,写出了棉花开得又多有白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和赞美。也可从拟人的修辞的角度来赏析:“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棉花写的天真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和赞美。 4.本题考查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所谓首尾呼应,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结构和内容相近的语句出现。乙文开头说“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照应了结尾句“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完整。注意题中的答点是“首尾呼应”,仔细阅读前后文,找到表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语句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对象征手法的分析。抓住题中的答点“象征的手法”,首先理解“象征”是以物来表达人的精神品质,然后阅读两文,分析作者的写“棉花”与人物精神品质的关系。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由甲文中“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一句,可知“棉花”象征了母爱;由乙文中“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可以看出“棉花”象征了像母亲一样为无尽的生育和劳累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溪而渔/执策而之曰 B.至于者歌于途/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C.遂书以其亭焉/之者谁 D.四时之不同/至若春和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杂然

D.

3.解释加点的字或短语。

(1)林壑____________ (2)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_

(3)晦明变化者_______________ (4)伛偻提携____________

4.选出下面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甲段中“环滁皆山也”从大处着笔,简练而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B.甲、乙两段中“名之者”“山水之乐”“修之来此”的三个“之”的用法相同。

C.甲、乙两段均写到了“四时之景”,但各自描绘的景物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异。

D.甲、乙两段花大量笔墨描写山泉,绘声绘色,细腻真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6.两文皆为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其情感一致,请以《丰乐亭记》中的四字词语概括,并说说取名“丰乐亭”的深刻用意。

 

查看答案

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习惯了

看到别人闯

闯红灯人数

12

68

69

84

 

(1)从这个表中,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同学们决定帮交警们写几则倡导文明出行的标语,张贴在一些人流量大的路口予以宣传。你也来拟一则吧。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gāng)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①_____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②________(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③________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的缉捕,削发成④________;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2)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其一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希望收复中原,从而取得世代相传之美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8)古人写雪,手法不一。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精妙;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