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列车在黑夜中呼啸着,载着心事重重的乘客飞驰向前。

②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将在窗外忽闪而过,那种兴奋与激动难于描述。

③10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时的沉默。车过村里,母子相距不过几百米,却不能相见。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

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完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

⑤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放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一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

⑥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

⑦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我坚定地认为,是我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

⑧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飘移,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的光明在哪里呢?

⑨此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内外温差大,车窗内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亮玻璃,双手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的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昏黄灯光。

⑩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火车却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⑪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有删改)

1.根据提示,概括“我”在相关事件中的情绪变化。

乘车出差将过家乡

与母相约路口见面

火车疾驰错过见面

黑夜返程匆匆而过

意外和为难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优美,辞藻华丽,蕴含着深沉、浓烈的母子真情,令读者深深感动。

B.第①段画线句是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第③段加点词“沉默”表明母亲的话是在安慰“我”,她其实渴望见到“我”。

D.文章最后一段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赏析词句。

(1)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赏析修辞方法)

(2)我慌忙用手掌亮玻璃,双手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的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赏析加点词)

4.第⑦段中的两处“固执”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①兴奋与激动 ②悲凉(或颓然)愧疚 ③紧张激动 2.B 3.(1)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能够引起读者思考,突出表明我与母亲在铁路口互相看见不容易。 (2)这句话运用三个动词写出了我在车厢内极力寻找母亲的过程,表现了我渴望见到母亲的急切心情。 4.示例一:不相同,母亲的“固执”是因为她坚决不同意“我”返程时费尽周折回家看望她,固执中包含对孩子的理解、体贴;我的“固执”是因为未能了却与母亲相见的心愿,又一次要求母亲到铁路口等候,固执中包含赌气、任性。 示例二:相同,两处“固执”都包含对对方的理解和体贴,母亲理解体贴孩子,不愿影响孩子的工作,孩子理解体贴母亲,希望补救上次的“空欢喜”。 【解析】 1.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根据题干提示,“我”的情绪变化找到文中相应的语句并概括。 ①乘车出差将过家乡:从第2段“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将在窗外忽闪而过,那种兴奋与激动难于描述”可以看出,“我”的情绪是“兴奋与激动”。 ②火车疾驰错过见面:从第5段“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一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和第6段“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可知,“我”的情绪是“悲凉(或颓然)愧疚”。 ③黑夜返程匆匆而过:从第9段“此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和第10段“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火车却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这两句话中的“心头撞鹿”和“颤抖”可以看出,“我”的情绪是“紧张激动”。 2.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分析第1段划线句“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本句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下文黑夜里,车经过“我”老家村口时母亲到村口相见做铺垫。“车窗外”并不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所以B项错误。 故选B。 3.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方法一般为“角度+内容+情感”。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1)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作者在这里用设问是想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结合这句话前面“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完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和后面“相互能看见”分析,“我”乘坐的火车速度很快,而路口又很窄,在这种情况下,“我”和母亲想要见面是非常不容易的。 (2)这句话中的动词表现了“我”在车厢想要找到母亲的过程,“擦”写出了“我”为了能够看清母亲而把玻璃弄干净,“罩”写出了“我”为了能够看清母亲而遮挡车内光亮的动作,“搜索”写出了“我”极力寻找母亲的过程,三个动词表现了“我”想要见到母亲的急切心情。 4.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可以从不同方面作答。 (1)不同。分析第7段“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可知,母亲不同意“我”回程时回家看她,因为母亲理解孩子工作辛苦,这是对孩子的体贴。分析第7段“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我坚定地认为,是我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可知,“我”的固执带有赌气性质,“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是希望“我”能再一次与母亲相见。 (2)相同。分析第3段“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和第7段“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可知,母亲不同意“我”回程时回家看她,因为母亲理解孩子工作辛苦,这是对孩子的体贴。分析第3段“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但母亲很高兴”,第5段“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可知,母亲很想见到“我”,却因车速快和天黑而错过见面;分析第7段“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我坚定地认为,是我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可知,“我”知道母亲想见到“我”,因此想出这个办法,希望能弥补第一次未能见的遗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河间献王曰:“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静居独思,譬如火焉。夫舍学圣王之道,若舍日之光,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河间献王:刘德,汉景帝第三子,封为河间献王。②汤:人名又称武汤,武王,商朝的建立者及第一个君主。③广明:扩大彰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

B.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

C.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

D.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也   旨:          (2)然后能自也   强:

(3)夫学圣王之道   舍:      (4)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   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汤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性,但甲文强调________,乙文强调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2.“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从差点辍学的贫家女孩到偏僻山村的代课教师,从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到浙江医科大学的学生……李兰娟院士的青春时光,充满了曲折和磨砺,写下了传奇与震撼,成为一代青年(A思慕B仰慕)的榜样。沉得了孤独,熬得过痛苦,经得起难,才不会被(A瞬息万变B物换星移)的时代落下,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奋斗是青春最xuàn丽的底色。那些走过的路吃过的苦,终究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沉_____        ②_____     ③xuàn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    乙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光明中学开展、筹备、策划的“为母亲送祝福”活动,得到师生的热烈响应。

B.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收治武汉轻症患者的各家方舱医院陆续休舱。

C.八位顽强、乐观的勇士,以坚韧不拔的风格战胜了重重困难,成功登顶珠峰。

D.福建对口支援宜昌市医疗队的主要成员有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等组合而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5)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7)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通过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