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天瀑布记 赵丽宏 ①无风,无雨,无雾。蓝天下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天瀑布记

赵丽宏

①无风,无雨,无雾。蓝天下群山叠翠,几片白云凝固在若有若无的峰峦间,路边的兰草和头顶的桉树叶纹丝不动。不远处的归春河,是中越边境的界河,河道曲折,蜿蜒而下,河水澄澈如水晶,温润如碧玉,在我的视野中缓缓滑动。天地间,仿佛只写着两个字:幽静。

②然而静寂中却有奇异的声响传来,使人忍不住屏息谛听。这声音来自极遥远的地方,虽然不大,却浑厚深沉,如无数幽囚在深山中的男子,不停地呐喊吟唱,歌声翻越崇山峻岭,一阵高,一阵低,隐隐而来,越往前走,声音便越大,如山谷中林涛喧腾,夹着风雨哗然而至。随着这奇异的声音不断增强,心中的疑惑也如云雾旋绕。被树荫隔断的远山中,分明正奔腾着千军万马,天地间回荡着马蹄和金戈的撞击,交织着号角的呜咽和人马的嘶喊……

③绿荫中白光一闪,眼帘豁然大开。河道尽头,群山壁立,一挂瀑布自天而降,如一道巨屏,气势万千地横陈在绿色的崖壁上。那震撼天地的巨响,是高山流水的声音,是瀑布的喧哗。这就是德天瀑布,是我追寻的目标。瀑布还在远方,然而那浩大的气势已经逼人。瀑布看上去洋洋洒洒,层层叠叠,宽阔的流水从绿树丛生的山顶跌落,在山腰间受阻,又分成几叠飞泻而下。从远处看,瀑布形成的过程似乎优美徐缓,流水以柔婉的姿态舒展在天地间,仿佛是一列宽银幕,正放映着一幕浪漫的流水交响曲。然而听它们的轰鸣,便可想见,那流水是怎样的一种规模和气势。

④沿着归春河畔的小路,迎着越来越响的轰鸣声,一步步走近大瀑布,呈现在我眼帘中的德天瀑布,奔腾的瀑布犹如天缸倾翻,大水滔滔滚滚,轰然而下,像要淹没整个世界。然而山下早已为瀑布准备了落脚之地,流水泻入深潭,翻卷起一簇簇雪浪,飞溅起一缕缕水雾,气势汹汹,最终却还是循规蹈矩,在阔大的水潭里盘旋了片刻,又匆匆涌入河道,缓缓向下游淌去。这样的景象,已经持续了多少年?一亿年?一万年?还是千百年?当地的友人告知,这瀑布,古已有之,归春河流淌了多少年,这瀑布就奔泻了多少年。不知多少代居民在水声中老去,瀑布却长流不竭,永远像活泼的孩童,像雄姿英发的男子汉,保持着勃勃生机。

⑤随友人坐上竹筏,筏子逆流而上,渐渐靠近瀑布。在阔大的瀑布面前,我们的筏子是漂浮于水面的一只小甲虫,游动得小心翼翼,唯恐被急流颠覆。我的周围,轰鸣的水声和飞扬的水雾笼罩了整个世界。瀑布前有一组岩石从水底崛起,色泽斑驳,形状怪诞,如一头巨大的异兽浮出水面,对着瀑布昂起脑袋,似乎在追寻那空中的水流。飞泻的瀑布劈头盖脸打来,溅起漫天飞雪,而那异兽犟头倔脑,毫不退缩,任凭浪花击打。瀑布和异兽,就这样对峙着,异兽,永远也无法登临山巅,而瀑布,大概也无法将它赶走。

⑥“看,彩虹!”

⑦筏子上有人惊呼。无须指点,坐在筏子上的人都看见了出现在阳光和水雾中的奇观。一座七彩虹桥,在朦胧的水雾中凌空而起,一端在水花飞溅的瀑布底部,一端升入飘忽迷漾的空间,任凭波流翻涌,水声如雷,那光彩斑斓的虹桥却在空中浑然不动,像是在等候游人上桥登空,步入仙境。在瀑布前,只要有阳光和雾气,这彩虹就不会消失。

⑧瀑布下的水流汹涌激荡,筏子再也无法向前,只能原路折返,回到岸上。从瀑布北侧的小路拾级而上,来到瀑布背后的山顶,轰鸣的水声仍在耳畔回旋,眼前的景象却已经迥然不同,但见一片明澈如镜的平湖,倒映着蓝天白云,衬托着起伏逶迤的远山,湖中小岛丛生,花木葳蕤,彩色的鸟雀从平静的水面上掠过,清可见底的水中,鱼群来往穿梭。谁能想到,那惊天动地的大瀑布,距离这世外桃源的静水,只有几十米。

⑨这瀑布,以一潭静深蕴万千磅礴,在这里飞泻了千年万年,轰鸣了无数个春秋,只为向世人启迪:天籁,是世间最永恒的激情。

1.阅读全文,完成以下表格。

立足点

观察角度

景物特点

河畔小路

远眺

瀑布:(1)

(2)

瀑布:滔滔滚滚,轰然而下

(3)

平视

岩石:色泽斑驳,形状怪诞

仰望

虹桥:(4)

瀑背山顶

俯瞰

平湖:明澈如镜,恍若桃源

 

 

2.请从用词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然而山下早已为瀑布准备了落脚之地,流水泻入深潭,翻卷起一簇簇雪浪,飞溅起一缕缕水雾,气势汹汹。

3.作者欣赏德天瀑布的过程中,时时在传达情感与思考。结合语境,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不知多少代居民在水声中老去,瀑布却长流不竭,永远像活泼的孩童,像雄姿英发的男子汉,保持着勃勃生机。

4.有人说:“看照片同样可以欣赏德天瀑布,完全可以替代《德天瀑布记》这类游记作品的阅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述理由。

 

1.(1)洋洋洒洒,层层叠叠(2)近观(3)河中竹筏(4)光彩斑斓,浑然不动 2.“泻”写出瀑布流速之快,“翻卷”“飞溅”写出瀑布的水量之多,力度之大,“汹汹”则用拟人手法写出瀑布的气势之盛,不可阻挡。这几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德天瀑布的奔腾汹涌、气势磅礴的特点。 3.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德天瀑布的古老却又永远年轻,永远奔腾磅礴、充满勃勃生机的特点,表达了对德天瀑布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4.不同意。游记与照片不一样,它比照片要丰富得多。照片是静态的,靠形象、构图、光线表情达意;而游记则是动态的,不仅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还渗透作者的情感。结合原文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筛选。本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结合表格提示及第③段“瀑布还在远方,然而那浩大的气势已经逼人。瀑布看上去洋洋洒洒,层层叠叠”可筛选“洋洋洒洒,层层叠叠”作答第一空;第④段“呈现在我眼帘中的德天瀑布,奔腾的瀑布犹如天缸倾翻,大水滔滔滚滚”可知,第二空为“近视”;第⑤段“随友人坐上竹筏,筏子逆流而上,渐渐靠近瀑布。……瀑布前有一组岩石从水底崛起”可知第三空立足点为“河中竹筏”;最后一空可用第⑦段“那光彩斑斓的虹桥却在空中浑然不动,像是在等候游人上桥登空,步入仙境”筛选作答。 2.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要求从用词的角度赏析。可选取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翻卷”“飞溅”“泻”等动词写出瀑布水量大、多,水流速度快、声响大、气势非凡。“一簇簇雪浪”“一缕缕水雾”等短语的运用,显得语言表述准确,生动形象,给人美的享受。 3.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瀑布却长流不竭,永远像活泼的孩童,像雄姿英发的男子汉”使用比喻的修辞,将瀑布比作孩童、男子汉,突出瀑布活泼、年轻有活力的特点,“不知多少代居民在水声中老去,瀑布却长流不竭”写出瀑布古老而又年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瀑布、对大自然的的赞叹与喜爱。 4. 本题考查个性化理解与表达。可结合看照片欣赏与阅读游记作品的利与弊发表看法。游记与照片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阅读游记作品比照片要丰富、容易引起读者的想象与共鸣。照片是静态的,靠颜色、形象、构图等表情达意;而游记则是动态的,读者阅读时可跟随作者一同游览美景,还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本文中写瀑布落下,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展示的是一幅动态的瀑布图,展现的是瀑布的形美、音美、力量美,同时写出瀑布的精神美。同时更有“画外”之音,对瀑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作者触发的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悟。此外,游记中还具有知识性,读者还能获得相关知识。如本文谈到了归春河的地理位置等,极大丰富文章的内涵。这些是看照片所无法具备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余建斌

①(甲)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存在着一个质量为太阳65亿倍的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在距离这个天体5500万光年的一颗行星上,人类用巨大的望远镜接收到长途跋涉而来的天文信号,从而勾勒出这个被称为黑洞的天体模样。

②“我们捕获到了黑洞的首张照片”,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公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这个被直接“看”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星系团超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确像一片阴影,被一个明亮程度不一的光环所环绕。在科学家眼中,模糊而简单的暗影十分迷人,它是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透露着黑洞的许多本质。

③“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幸运!”继人类在2015年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了两个黑洞的“合体”之后,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就像一位研究黑洞20多年的科学家所评论的,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乙)

④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着人类的探索事业。从100多年前黑洞预测的提出到50年前“黑洞”一词的流传,从100年前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通过1919年的日食观测光是否会因太阳引力而弯曲,到如今“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派遣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和最偏僻的射电观测台站,去再一次检验对引力的理解,对黑洞的寻找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好奇心之旅。将照片“洗”出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将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的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

⑤来自遥远宇宙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仅有好奇心还不足以分辨,还需要科学的智慧和执着的努力。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参加,包括中国参与的全球13个合作机构支持,智慧地利用分布于火山、沙漠、南极点等全球8个高海拔地区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每年只有大约10天的短暂观测时间,需要无比精准的同步观测和超级计算机对海量观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长达两年的“冲洗”……人类历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无疑是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探索蓝图上画下的完美图案。

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达这个蓝色星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丙)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5日,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科学家认为暗影“迷人”是因为作为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模糊看不清更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想象。

B.第③段中认为“幸运”的原因是人类第一次看到了通过望远镜和引力波探测合成的黑洞照片。

C.第④段举了预测黑洞、观察日食、“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等多个事例,是为了体现科学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D.第⑥段首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意思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间,渺小得如海中的一颗谷粒,用于此更凸显了人类的渺小。

2.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甲)(乙)(丙)中的哪一处。请简述理由。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将继续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

3.阅读文章,人类是凭借什么发现首张黑洞照片的?(写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敬之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为诗,所至称之,繇是擢上第斯字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阅其文,大推挹,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注释)①敬之:杨敬之,文学家。 ②士林:士大夫。③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④繇(yóu):古同“由”。⑤擢(zhuó):提拔。上第:前几名。 ⑥濮阳愿:人名。 ⑦挹():提携。⑧会:正赶上,恰逢。

1.(甲)文的作者韩愈,字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美不外见/敬之识

B.不以千里也/愈

C.千里者/所至称

D.食之不能尽材/得文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用“/”给(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两处)

斯字子迁江东人。

5.(甲)文中“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比喻哪三种人?

6.(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喜欢文人士大夫中有才华的人),表现在哪几件事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两件即可

7.(甲)文通篇运用了什么写法?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写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虽有嘉肴,弗食,________________,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虽有嘉肴》)

(2)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写山寺空寂之景使人内心纯净,富有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中写梅花纵使凋零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香气不改,精神犹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北冥有鱼》中写出即使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也并非真正逍遥,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分别用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四种品格。梅,枝干疏斜,暗香盈盈,盛开于百花未开之时,常被看作孤傲不群的高洁之士;兰,花香清远,多生于幽(     )之处,不因无人而不芳,常被看作只求胸中志向的坦荡君子;竹,虚心劲节,经冬不凋,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常被视作虚心自持的谦谦君子;菊,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艳于百花diāo(     )零之后,历来被看为恬然处世的世外隐士。

1.根据要求填写拼音或汉字。

①幽( _____      ②俨_____     ③(diāo____      ____

2.选文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清逸、气节、淡泊、高洁

B.气节、淡泊、高洁、清逸

C.高洁、清逸、气节、淡泊

D.淡泊、高洁、清逸、气节

3.对选文画线语句中的标点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4.依据上面的文字及文化积累进行推断,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

B.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       ——兰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竹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菊

 

查看答案

请根据材料与要求写作。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改变着我们的习惯和观念。它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困扰。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与手机有关的事情?这些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

请以“手机”为题,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某些细节,增加情节的曲折性,写一篇故事。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