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登泰岳 韩天衡 ①一九七八年初春,为拍摄《书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登泰岳

韩天衡

①一九七八年初春,为拍摄《书法艺术》电影,我与朋友一行五人访碑泰山。彼时经历寒冬的泰山似在冬眠中还未苏醒,落叶的树,无芽的草,一片土黄色,很莽荒的萧瑟相貌。晨八时进山门,拾阶而上,偶要攀爬土坡,一路走去,赏字大于斗的经石峪金刚经刻石,它那整幅字巨大到看不到边际;观不知其年的五老松,它那奇崛开张如龙蟠凤舞的姿势,让我们绕着它转悠了四五圈,还觉看不够。

②那时节,山上还多余雪。风萧萧的晚间睡在招待所里,还算暖和。翌日晨四时,裹上借来的棉军大衣,急匆匆地赶往东侧日观峰的拱北石景观台看日出。记得李太白有“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诗句,我这次要亲见奇景了。寒风中,急切地期待日出,终于,旭日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

③二〇〇八年盛夏,又有登泰山之旅。但此时“旅”的辛苦,都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扫而光,“攀登”一说,成了夸张说辞,虚张声势。旅游车直送中天门,再乘坐缆车空降到南天门。一路上满目碧绿,生机勃勃,大有“游”之乐,而无“旅”之艰,甚觉轻松。但世上事,得必有失,步行登山的一路景致也因此无缘欣赏,不免生出了浓浓的失落感。

④旧地重游,泰山已不复三十年前我初游时的清寂,变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美景恨不百回看,午后时分,又登上了景观台,体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玩味杜工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境。然而,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看泰山,它仅是砂石一粒,渺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⑤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旅游业更加发达了,在一条龙衔接的全程周到服务下,一切攀山艰辛的顾虑早已全消。初登泰山时九小时的路程如今仅需一小时,在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看窗外,满山遍野的绿,还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而醇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显,美极。也怪,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初登泰山时那般艰辛,多挪身一步都觉烦难,那时多向往一步登天的舒坦便捷。如今,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

⑥还惦记着藏匿其里的满是佳境的“经石峪”、“五老松”、“十八盘”,以及沿山镌刻在石壁上满目琳琅的古贤题记。我庆幸,亏得有第一次全程的步行,否则,也许以为巍峨的泰山,其妙处仅在山巅的几处胜迹呢。

⑦久久地站立在景观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今胜昔、换新天,靠的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由景及心,此时不无联翩的浮想:古人有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

⑧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

⑨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盲目膨胀的自信;“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自警;“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自励。

⑩在既往的四十年,见证和蕴蓄着华夏文明史的崔嵬泰山,对于我是诤友,更是良师。感恩。

(摘自2019年04月05日文汇报有改动)

(注释)①经石峪:地名。②诤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即文章的线索,起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孔子和杜甫的诗句是为了表现泰山之高。

C.本文记叙了我三次登泰山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感悟。

D.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生动、真挚。

2.文中第①段划波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从修辞角度)

(2)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说说问号和感叹号在此处的作用)

4.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泰山日出?请简要分析。

5.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他的良师和诤友?请简述。

 

1.B 2.①描写了我初登泰山,沿途赏到的美景(“金刚经刻石”、“五老松”等景致的美好)②表现了我见到美景时的欣喜、沉醉之情。③同时为下文写两次登山后的遗憾作铺垫。 3.(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日出时的红比作刚出炉的钢水的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泰山日出色彩的奇艳,突出色彩厚实、凝重、绚烂之感,抒发了我初见泰山日出时的兴奋喜悦之情。 (2)“?”表反问,表示作者认识到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强化了这种感慨,“?!”两个标点连用,语气更加强烈,更具有感染力。 4.作者以日出过程为序(时间顺序),先写旭日初现(露脸)时的色彩,再写旭日从海上跃起,爬到群山上。 5.作者三次登泰山,均有不同感受,从年轻时的自信,蜕变为自警、自励,作者心态的变化不仅来自于生活的磨练,更是在登山途中,体验到了登顶泰山给人带来的勉励与警醒,因此作者称泰山为良师、诤友。 【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有误,第④段中作者引用孔子和杜甫的诗句是为了突出作者俯视一切的自豪的心态,并不是为了表现泰山之高。 2. 此题考查句子的作用,应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了“我”初入泰山门一路欣赏到的美景,突出其美好、壮观的特点,渲染了“我”此时激动、兴奋的心情,为下文写后来两次登泰山的遗憾、失望的情节做铺垫。 3.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1)从“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突出了泰山日出颜色之艳丽,这种“厚实、凝重、绚烂”的色彩深深震撼了“我”,抒发了“我”看到日出时的激动、欣喜之情。 (2)“‘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这个句子是一个反问句,所以句末的问号表示反问,突出自身的渺小;反问句后再加叹号,是为了增强语气,更有震撼力。 4. 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顺序的把握。“旭日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写的是旭日初现时的情景,“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写的是旭日海上从跃到群山的情景。由此可知,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泰山日出的。 5.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意思以及蕴含的感情。作者三次登山,均有不同感受,结合文中“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此际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久久地站立在观景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可知,泰山带给作者很多启示,让他变得成熟起来。年轻时他充满自信,后来在泰山的影响下他认识到自身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变得自警。作者在登山途中更是有很大的收获,明白自己应该“老大努力”,不能虚度岁月。综上所述,所以作者称泰山为良师、诤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问,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也   旨:    (2)然后能自也   反:

(3)君子之学必问  好:  (4)问,其奚决焉  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B.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分别阐述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写出湖水的浩瀚,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

B.颈联以“欲济无舟楫”表明自己想出来做事,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之情。

C.尾联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得到张九龄引荐,而语言运用却十分委婉、含蓄。

2.这首诗的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我们(A.傲然挺立B.桀骜不驯),任          ,        ,        。披拂摇曳的树枝,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敬——向(A. zhàn  B.shèn)蓝的天空,向炙热的太阳,向广mào (A.茂  B.袤)的大地。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着同样执着的坚持。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A.器宇轩昂   B.叹为观止)的参天大树。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_________      ②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___________     乙_________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暴雨肆虐    霹雳惊天     狂风呼啸

B.霹雳惊天    狂风呼啸     暴雨肆虐

C.狂风呼啸    霹雳惊天     暴雨肆虐

D.霹雳惊天    暴雨肆虐     狂风呼啸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法典》不仅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热议。

B.随着兴丰街道一名女性被确诊,使该街道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C.无人机具备了车牌扫描,就像有了火眼金睛,能排查进出车辆。

D.地摊经济成为热点,原因是由于它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5)_______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6)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7)《卖炭翁》一文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