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我没再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文中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形象。

2.“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作者却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害怕什么?请简答。

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我却拿钱去侮辱他”的理解。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延续了杨绛散文的一贯风格,沉静简洁、气度从容、意味深长。

B.“老王”生存的年代,物资匮乏。“老王”送的一瓶香油,还有一二十个“新鲜的大鸡蛋”这份厚礼必然用去他不少积蓄。

C.“老王”举目无亲,微薄的“财产”无人继承。在去另一个世界之前,他可以倾尽所有,向这个世界上给他最多关心和温暖的人致谢。

D.文章开头的四段按照时间顺序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一是职业;二是生理缺陷;三是居住条件。接下来叙写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段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段写“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段,是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

5.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写一段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的内心独白。

 

1.老王是一个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必报(讲仁义、讲感情) 的社会最底层普通劳动者。 2.害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本能地被老王的病容吓到了。二是担心老王马上会倒下(死去)。 3.一是作者在害怕的心理下,直接拿钱给老王,也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作者认为有失礼貌;二是作者没有真正理解老王抱病还要上门送礼的深情厚谊;三,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老王的真正的尊重,也表现作者可贵的自我反省的精神。 4.D 5.可围绕作者对老王的“自责”“后悔”“感激”“祝福”等方面作答。 【解析】 1.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表明老王是一个蹬三轮的普通底层劳动者;“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老王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来给我们送香油和鸡蛋,并且声明不要钱,表明他是一个善良的、知恩图报的人。据此作答。 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我从来没有见过老王这样“直僵僵”的样子,被吓到了;我也看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差了,怕他真的会“散成一堆白骨”。 3.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老王来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我拿钱后送走了他,“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抱歉的是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缺少了待客的礼貌;我吃惊于老王的去世,“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直至这时,我才反应过来,老王真的不是要钱的,他送我东西是发自内心地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对我们表示感谢,他是把我们当朋友看待,去做最后的告别的,而我原来没懂;我“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作者知道老王懂他的心思,对他的同情和悲酸,但是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表现作者可贵的自我反省的精神。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文章前四段介绍老王的职业和生理缺陷,是通过“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得来的,并没有什么时间顺序,只有他的住处是“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发现的,也不和前面的内容构成时间上的联系,因此D是错误的,故选D。 5. 本题考查阅读后的迁移写作能力。示例:老王,你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你一直本着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我很“愧怍”,我在和你平等上面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会反思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老王,谢谢你!愿你在天堂里没有病痛,有一直爱你的亲人,也有一直互相关心的好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题

《海底两万里》是①__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②__________________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③“__________________号”潜水艇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与李政道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杨振宁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一颗小桃树》选自《平凹散文》,作者贾平凹。文章状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述一颗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C.《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不久,作者心灵的创伤尚未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内心伤痛,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从花的由衰转盛,感受到紫藤萝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受到鼓舞,增强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绿是生命的颜色

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

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④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你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⑤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③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只是那个混账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B.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的主题读书活动。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C.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D.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