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出手阔绰(chuò)的他因为一场变故折(shé)了一条腿,生活日益拮据(jū),长期衣衫褴(lán)褛。
B.矗(chù)立在觥(gōng)筹交错的社交场合,他显得从容大度,没有丝毫的矫(jiǎo)揉造作,实力不可小觑(qù)。
C.一代天骄成吉思汗(hàn)恪(kè)尽职守、孜孜(zī)不倦、心无旁骛(wù)地忙着民族统一大业。
D.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任上也没有惊世骇(hài)俗的成就;相反,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总是诓(kuāng)骗世人,显得扭捏(niē)作态,一意孤行(xíng)。
作文
在寒假停课不停学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心里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补充题目,再作文。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来写作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和抄袭。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文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什么?祥子把生日定在哪一天?祥子决定如何过生日?请简述。
按要求填空。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科幻小说家______(人名),小说塑造了“诺第留斯号”上的__________(人名)船长是个传奇的人物;塑造了法国人___________(人名)是个生物学家,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热衷于科学研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被遗忘的传统家书
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几乎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家书,那一张张曾经温暖人们心灵的信纸,正慢慢变得模糊起来。曾有记者在500名大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制成的图表:
(材料二):家书何以“抵万金”
电话、微信、QQ的确方便快捷,但似乎少了一点情感表达上的温度。亲笔书写家信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点。当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写信人用一字一句将其装满,当它呈现在收信人眼前时,依然热气腾腾。
——《北京青年报》2014年1月17日
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具着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一封封家书,把人生体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了2000余封家书,在这些书信里,他与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表达父子间情感,督促子孙用功读书……梁家9个子女后来个个成才,有3个是国家级院士。无论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书》,还是饱含真知良言的《曾国藩家书》都为后人所传诵。
——中科院教授李蓝
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也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李正中
中国传统书信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现,比如说,其中的书法既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又能让读信者有“见字如面”的感觉,仿佛写信人就在自己面前,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是西方拼音文字很难表现的。
——傅雷之子,《傅雷家书》的选编者傅敏
(材料三):传统家书将何去何从
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但目前的现实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很多年轻人连给自己长辈写家书和写求职信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楚,让人觉得滋味复杂。
——“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张海鹰
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然而,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适时选择理性回归。
——华南理工教授桂萍
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山东大学生蔡锐
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显示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话与家人联系,其次是微信,而写家书的人很少。
B.家书,是一张张温暖人心灵的信纸,相较而言西方拼音文字没有汉字有表现力。
C.从调查数据看,传统家书最明显的不足是不够快捷方便。主要是书写慢,邮寄麻烦。
D.阅读家书,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只有多写多看家书才能成才。
2.阅读(材料二),分点概括传统家书所具有的优点。
3.有人认为传统家书会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不会消失。你的观点呢?请结合(材料三)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之后,委托钱学森同马利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的军事课题。
②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认为,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是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④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⑤1950年8月,钱学森买好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9月中旬,他辞去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准备启运回国。
⑥那时,中美在朝鲜战场正处于交战的敌对状态。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触怒了美国当局。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了十五天。十五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三十磅。
⑦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和当时远在欧洲的冯·卡门等教授闻讯后,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又募集了一万五千美元保释金,才将钱学森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营救出来。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要求他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并且不准离开他所在的洛杉矶。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一直监视他,时常闯入他的研究室和住宅捣乱。他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
⑧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五年的时间内,钱学森基本上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但是,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动身回国。”为了回国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那时候,她的七岁儿子和五岁女儿也都知道,离美国远远的地方——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⑨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批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在铁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无言以对。不久,美有关方面匆忙通知钱学森可以离美回国。
⑩1955年9月17日,经过了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蒋英和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乘坐轮船胜利地驶向东方的祖国。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的诞生,促使钱学森下定决心返回祖国,为国效力。
B.本文以时间为序,简要介绍了钱学森一生辉煌的学术成就。
C.钱学森学术成就辉煌,被公认为力学界权威、火箭技术先驱。
D.钱学森一家终于顺利回国,与祖国的独立和强大是分不开的。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