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感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感怀的事情、沉醉的美景和启人心智的道理与我们相伴。这些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

请你以“相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范文: 与梦想相伴 梦想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憧憬,让我们拥有无限动力。与梦想相伴,我们的生命旅程就不再荒凉,不再单调,不再孤独,而是处处充满生机,时时拥有活力。 与梦想相伴,我们就会不断努力,不懈奋斗,不停拼搏。若是生活在梦想中,我们会很幸福,但若缺乏朝着梦想奔跑的动力,那它永远只能停留在空想的“温床”上,枯死在瞎想的荒野中。 朝着梦想奋进的人,常常不怕困难,不懈努力,最终攀援上成功的巅峰。明朝文豪宋濂小时候就心怀梦想。因为家贫,他总是想方设法借别人的书,然后再手抄下来,刻苦攻读。他在求学路上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所有的困难都吓不倒他。他不羡慕别人优越的生活,长期不懈地坚持读书,从而成就了自己,铸就了人生的辉煌。从他留下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中,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奋斗不息的精神,并从中汲取了无限的动力。 与梦想相伴,宋濂使自己人生的荒漠升起一片片绿色;与梦想相伴,我国游泳健将张琳也给祖国增添了一分光彩。张琳与梦想相伴,历经非常艰苦的训练,遭遇诸多的失利,他也绝不气馁,而是不断在生命中涂抹努力拼搏、不懈奋斗的色彩,最终他成功了。在200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 800米自由比赛中,他将世界记录提高了6秒53。 可以设想,如果宋濂因为自己家境贫寒,读书毫无条件可言,就孜孜于温饱,愍愍于哀叹,他就不会有上进的动力,就不会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我们也可以想象,张琳如果因为看到我国男子游泳项目从来没有出现过世界锦标赛冠军和奥运冠军的“严酷现实”,就放弃梦想,失去追求梦想的勇气,不去刻苦训练,那么他肯定不会取得如此好的成绩。 与梦想相伴,经过努力、奋斗和拼搏,我们的世界将处处是绿色,处处是绚丽的风景;与梦想相伴,我们的人生就会多一分生机,生命就会多一分鲜活,心灵也就会多一分慰藉。与梦想相伴,我们的人生将永远充满阳光! 【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相伴”的含义比较广泛,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思路。根据材料的提示,可以写某个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人相伴的经历;也可以写与美景相伴,得到心灵的愉悦;还可以从书籍、知识与自己相伴,帮助自己成长的历程。如,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利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饱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总之,“相伴”是一个过程,要写出自己的心理变化。 思路举例:“我”与别人一路相伴,“我”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如,写朋友遇到挫折,意志消沉,自己陪伴他一路走来,帮助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也可以写奶奶年纪大了,我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求学之余,陪她聊天,让她感受到人生的幸福。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自信与成功

(1)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历来倡导做人要谦虚和低调,但求成功,不事张扬。有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典故,尧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行,要把王位让于有德行的许由。许由说,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却让我来做现成的天子,我不干。两人推来让去,便展现了古代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仅如此,许由还以此为耻,跑到登封箕山小溪里将耳朵洗了又洗……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感到这里谦虚得实在有些肉麻了。

(2)谦虚固然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利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显得不自信,甚至会束缚一个人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自信则恰恰相反,它能让人化缺点为优点,自信可以让懦弱的人变得勇敢:自信可以让犹豫的人变得果断;自信可以让迟钝的人变得机敏。但凡富有宏大志向、怀揣远大抱负而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是很自信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3)大诗人屈原的自信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仙李白的自信是“天生在此处键入公式。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便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于喧闹的集市中读书,显示了他对自控力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显示了他对人生的自信。

(6)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还说过“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没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样保持一种虚假的谦虚态度”。

(7)有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勇气。如果两者是竞争对手,战局对谦和的一方是不利的。我国女乒选手邓亚萍和乔红,两人技术水准和攻防能力在伯仲之间,但每每两人对决,乔红常常在邓亚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无奈败北,此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吧。

(8)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说,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悦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我,即所谓“悦纳自己”。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自卑和嫉妒心理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不够肯定自己,不够喜欢自己,不敢挑战自己,不敢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不自惭,不气馁,心气高一点,悦纳自我,不妨来点自信。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请分析文章第(7)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 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 科学上叫 “蛰伏” 。有人会问, 冬天里睡得多、 睡得久, 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 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 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 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 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 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 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 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 5—10分钟才跳 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 。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 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 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 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 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 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 30多岁,后者却只有 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 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 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 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 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 146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未,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就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开。放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架陪伴“我”成长。

2.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划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拨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3)不独其子___________

(4)货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馀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桃花源记》(节选)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