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安塞腰鼓(节选)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

    安塞腰鼓(节选)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3.“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的呈现出来,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动静结合,衬托出后生的英姿;人和鼓的静也为下文的腰鼓表演蓄势。 3.单独成段,醒目,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静转动。 4.示例:“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的朴实和沉静美;“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现了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里用“茂腾腾”来形容后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沸腾着生命的激情,“茂腾腾的后生”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2. 本题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文章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这样安排内容上说:以南风的动和后生神情的静,产生了动静结合的效果,衬托出后生的英姿飒爽。从结构上讲:为下文写“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表演腰鼓做铺垫和蓄势。 3. 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但是”单独成段,表示强烈的转折,短小精悍;再劈头盖脑的一句“看”,吸引读者的目光,给人以震撼的感觉,还暗指下面的内容精彩。另外也有为后文写安塞腰鼓的精彩表演起到蓄势的效果。 4. 本题考查比喻句的作用。注意题干要求: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体现出他们朴实的美。这种美,不做作不招摇不浮耀,像“高粱”一样无华而茁壮,自然健康;这种美,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美。第二个比喻句“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体现出他们雄壮的美,强健的美,磅礴的美。人已经不是概念上的“人”,而成了单纯的生命的载体、力量的载体,只有宣泄再宣泄,喷射再喷射,人与生命合一,与力量合一。他们的力量却扑面而来,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就是这样一种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鉴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写景有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低碳生活”。你班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低碳”。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一)

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材料二)

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肯定关注

28

33

一定程度上关注

42

50

不太关注

6

7

不关注

8

10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2)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与低碳有关,请你帮助完成下面这份调查问卷。

第4点:

第5点: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 (《诗经》二首)

(4)怒而飞,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5)____________ ,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1)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2)核能有巨大的威力。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5吨至30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运送这些核燃料只需5辆卡车;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00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炭,要1000列火车。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测算:1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动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4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3)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核裂变资源,如果把它们的裂变能充分利用,可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在大海里,还蕴藏着不少于20万亿吨核聚变资源——氢的同位素氘,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这些氘的聚变能将可顶几万亿亿吨煤,能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求。更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聚变能称得上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因此,人类已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身上了。

1.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起解释说明。

B.第(2)段中“只需25吨至30吨低浓度铀核燃料”是与文中“需要300多万吨原煤”相比较而言的。

C.第(3)段中说聚变能是“理想的能源”,说它“理想”的原因是“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核裂变资源”。

D.人类已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理由是:①核能有巨大的威力; ②核能有丰富资源。

2.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

A.第(1)段说明了什么是核能及其种类。

B.第(2)段说明了核能作用巨大。

C.第(3)段则说明了核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D.第(2)段先介绍裂变能,后介绍聚变能,这是根据两种能源释放的能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来写的。

3.对本文第(1)段和第(2)段中画线句子所用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运用了下定义、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第(2)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第(1)段运用了下定义、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第(2)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第(1)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第(2)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第(1)段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第(2)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查看答案

将①-④句填在下列文字的横线上,填写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落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

②只见整整一面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

③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

④枝藤上的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

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高的旧楼房。学校的一位小伙子告诉我们,那是老早以前的理化教学楼。                 ,整座楼如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我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来的狂歌和浩叹。

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