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018厦门质检)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B.“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

C.“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2.请对加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C 2.这一句用“飞”“渡”“洒”“挂罥”“飘转”“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衬托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解析】 1. C项中“丧乱”指安史之乱。   2. 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结合全诗,说说加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B.“怒”字,把秋风拟人化,写出秋风声势之盛,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态,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C.第三节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侧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窘迫和他壮志难酬的愁苦之情。

D.前三节的层层铺叙,为最后抒情奠定了基础,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加线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子。全诗不见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

B.“白露为霜”一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一句是写清晨霜露尚未蒸发完毕的情形。

C.“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主人公执着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________”字,将实景与想象结合,突出表现了男主人公的痴情,给人一种朦胧美,富有艺术感染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情感。在语言形式上多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赋中见兴”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冬季,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迷茫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暗示了伊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D.本诗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其内心的情感,充满了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加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