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篱下黄花开遍”字面上描绘秋色,其实是表达词人初离家庭时矛盾的心情。

B.“八年风味徒思浙”写词人当时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写出了词人对那段生活的留恋。

C.词人运用“列”与“烈”两字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塑造了一位巾帼英雄的形象。

D.下片中“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一句词人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

2.(2019安顺)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1.B 2.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解析】 1.这首词写于词人结婚的第八年,“八年风味”即指词人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词人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徒思浙”指词人思念浙江故乡,而不是对那段生活的留恋。故选B项。 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我擦鞋的人

①一天下午,我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我的哥哥、嫂子、嫂子的妹妹和她的孩子,四个人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生命。“你快过来吧。”妈妈在电话里央求着我。我在悲痛中六神无主,踉跄着脚步在房子里转悠,想着要往行李箱中装些什么。

②我想立刻出门,赶快去父母居住的密苏里州老家。但是我和丈夫劳瑞计划好了要从俄亥俄州搬到新墨西哥州,正收拾东西,房子四周乱糟糟的。我和劳瑞以及两个小孩子需要带的衣服都已打包,另外一些衣服扔在洗衣间地板上,都还没来得及洗。餐厅桌子上还摆着吃晚饭时的盘子,屋子里到处扔着孩子们的玩具。

③劳瑞在网上预订第二天上午的飞机票,我在屋子里溜达着,漫无目的地拿起想收拾的东西,然后又放下。我心乱如麻,刚才在电话里听到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着:“比尔没了,玛里琳也没了,还有两个孩子……”这个不幸的消息仿佛是一团棉花,堵塞了我的脑子。

④劳瑞订好了机票,然后给几个朋友打电话,把家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们。有个人忽然要和我通话,那个人对我说:“如果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告诉我。”

⑤“非常感谢。”我回答。但是我不知道要让别人帮我什么,我的心根本静不下来。

⑥我瞅着屋里空白的地方愣神,劳瑞这时给多娜·金打了个电话,我在教堂的育儿课上和她一起讲过课。多娜和我是偶然认识的朋友,不过见面的时候很少。她和她的丈夫爱默生·金有六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5岁,她每天忙于照顾孩子。劳瑞很细心,他想到了要告诉多娜,这个星期日只能让她一个人去讲育儿课了。

⑦我的女儿梅根突然冲了过来,手里抓着个皮球,儿子埃里克在后面追逐着她。孩子们应该上床睡觉了,我想着。

⑧这时,门铃响了,我慢慢站起身,拖着脚走向门口。外面站的是爱默生·金。

⑨“我来给你们擦擦鞋。”他轻声说。

⑩我听得一头雾水,让他再说一遍。

“多娜只能留在家里看孩子,”他说,“但是我们想帮你做些什么。我想起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花了几个小时才把孩子们的鞋擦干净上了油,然后才去参加葬礼。这就是我来的原因,把你们的鞋拿过来吧,不光是新鞋,还有旧鞋也拿来。”

在爱默生说这话之前,我都忘了收拾家里的鞋。现在我才想起来,埃里克上个星期还穿着一双新鞋蹚过泥水。梅根也不甘落后,用脚踢石头,鞋脏了不说,脚趾都磨破了。

爱默生在厨房的地板上铺好了旧报纸,我把全家人的鞋都收拾到了一起。爱默生找来了一个盆,倒上了肥皂水。他从一个抽屉里找到了一把旧小刀,又从水池下边找到了一块海绵。劳瑞翻箱倒柜半天,终于找到了一盒鞋油。

爱默生坐在地板上,开始干活。看着专心致志做着一件事情的爱默生,我的思路也恢复了条理。我告诉自己,首先得把衣服洗了。洗衣机转动起来之后,劳瑞和我给孩子们洗了澡,打发他们上了床。

我洗着盘子,爱默生在一旁给我们擦着鞋,一句话没说。他那满怀关爱的举动让我热泪盈眶,也洗去了我心中的迷雾。我有力气干活了,能思考事情了,能打理生活了。

我一件接一件做着手头的事,做得有条不紊。我走进洗衣间,把洗衣机里装得满满当当的衣服放进了烘干机,等我回到厨房时,发现爱默生已经回家了。墙角并排放着我们全家人的鞋子,干干净净。

现在,每当我听到哪位熟人失去了所爱的人,我就会想到为他们做一些需要的事情,比如给他们擦擦车、把他们的狗送到宠物寄养店,或者在他们参加葬礼时给他们看看家。

每次有人问我:“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做这件事?”我就会回答:“因为有个人曾经为我擦过鞋。”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2019年1期,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依据提示,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填入“我”的心理变化或对应情节。

事件

痛失亲人

漫无目的地收拾东西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默生坐在地板上擦鞋

“我”一件接一件做着手头的事

“我”的变化

悲痛中六神无主

A.___________

一头雾水

C.___________

有条不紊

 

 

2.选文第②段加线句子有什么作用?(句子作用,描写角度)

3.结合选文第⑭⑮段内容,请概括出爱默生令“我”感动的原因。(内容理解概括)

4.选文第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段落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选文多次写李叔同先生的仪表,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段看,李叔同先生留学日本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3.请简要品析句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中加着重号的词。

4.李叔同先生给你带来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启示,请结合原文写出亮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李木生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月一样明亮。长大了却渐渐的、渐渐的爱在夜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看我了。夜深的时分看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一点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融融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给你了。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远。

②太阳的分娩是恢宏的。它会把海洋与云雾都染成血红色,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月亮却不,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将一个圆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不张扬却也成了人类心灵的指望。它也没有太阳的霸气,一出现就掩尽所有星辰的光辉。虽然也会月朗星稀,可它绝对是星辰的朋友,与星辰一道将月华星辉绽放在黑暗中,也与星辰一道成为万家灯火的知音。我曾想,天下最最动人的笑颜,当是月亮了。不是它在点亮了人间的欢乐与欢乐的希望吗?

③这是一轮热忱而又宽容的月亮。

④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这时它是天上最为凛然的容貌了,可谓冷若冰霜,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眷顾自由的胸膛。对它来说,阿谀就是死亡。它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它只知道宇宙曾经是它的襁褓。有这颗野性的灵魂在天上亮着,黑暗的统治就注定要一次次地失败与逃遁了。没谁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孤独,那千古不化的孤独。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它那孤独的光辉醒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惟有当我也沉潜于孤独里,才能稍稍走近它——那是怎样的一种博大到无穷无尽的光辉啊,悠远而又深邃,洞悉着一切的宿命,却又义无反顾、痛快淋漓地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千条万条前行的路途。它看到一切,知道一切,又毫无保留地献出着一切。这时,你就会感到,孤独是多么美好,孤独便是一种解放。

⑤谁说月亮不是一所常青的学校呢?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永恒的潮汐,不就是在为它的美丽所激动吗?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知道心会变硬的,还有痛苦与绝望。但是有月亮在就不怕,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

⑥其实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因为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又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倾听者。不仅倾听,它还是人间最伟大的诉说者,那丝丝缕缕、充满人间的月光,不都是知冷知热、掏心掏肺、与心偕振的絮语吗?哪一道心灵的伤口上,没有搽过月光这味灵药?哪一片心灵的田地里,没有洒下过融融的月色,从而让沉重而又孤独的灵魂得到抚慰与温暖?童年时的黄黄(家养的一只忠诚的狗),至今还会在我记忆里长嚎。那是神州一片饥馑的年代,别说作为生灵的狗,连村上的树也已被人啃光了皮。一星点办法也没有了,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起要吃黄黄的事。我带着满脸的泪,拿起一根棍子,想把黄黄揍跑。它一定是听懂得了家人的决定,怎么也赶不动它。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它也是在向月亮倾诉吧?那晚,我看到黄黄的两只眼睛里都是泪水,泪水里还晃着柔和的月光。月亮听到了一切,又诉说着一切。那晚,我感到月亮就是被天噙着的一颗湿漉漉泪珠。

⑦从那之后,不管是碰到庄稼上的露水还是看见路边沟沿草叶上的露珠,我都会在心里头想: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歌吟。

(选自《迎风之灯》有删改)

1.第②段描写太阳有何作用?

2.品味文字划线句子,按要求作答。

⑴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从修辞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⑵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朗读这句话时,应采用怎样的语调?为什么?)

3.第⑤段说明月亮是一所“长青的学校”,请你说一说这所学校教给了我们什么。

4.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被露水打湿的月亮”的内涵。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锅老鸭汤

①我到过那座城市,它很小,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

②初春的午后,窗外的紫云英开着紫色的小花朵。我在南方小镇的工厂宿舍里,手不经意间触碰到墙上的一张旧地图。我在地图上仔细辨认那座城市,终于看见那蓝色的芝麻粒大小的地方,它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然而我并没有那座城市的完整记忆,只有位于华新路一家没有名字的老鸭汤店能唤起我对那个被称为云英老师的记忆。

③记忆中,那是一座滨海城市,那时的华新路还只是一条僻静的小路,中山路、文化宫和轮渡是外地游客的聚集地,却极少有游客知道华新路。华新路地处坡地,有着欧洲风情的街景,它紧邻中山公园与溪岸路花草市场,从高处看过去,一年四季到处郁郁葱葱,花开不断。

④当时我从职专院校毕业初闯社会,有一天夜里,不记得是做了什么梦,醒来后就想去浪迹天涯,于是一个人背着行囊到了这座滨海城市,开始在老鸭汤店工作的日子。那天天刚蒙蒙亮,路灯一盏盏相继熄灭,马路是湿的,街景之间有淡淡的薄雾,清新的早晨便从这薄雾里的一缕亮光开始了。我拉下老鸭汤店的卷闸门准备去集市,一个十二三岁的清瘦女孩急匆匆跑过来:“哥哥,有没有老鸭汤卖?”我点点头又摇摇头:“我们店要十点才开市呢,你晚点儿再过来吧。”女孩皱紧双眉:“一碗都没有吗?”“不是我不卖给你,早上还没去拿鸭子,一时半会儿我也变不出老鸭汤来。”女孩很失望。我骑车走了很远,转弯时看见她依然定定地站在店门口。

⑤集市里的人声和食物香气长了腿,漫在每个角落。我熟门熟路拿到了预订的鸭子,回到店里忙碌起来。等我得空坐下来时,猛然想起那个想买老鸭汤的女孩,我不知道女孩是否会再来,但还是决定给她留一碗老鸭汤。直到晚上店里打烊,那碗老鸭汤仍然香气氤氲,而我始终不见女孩的身影。也许她是一个幻象,也许一切都不存在。

⑥第二天中午我接了个送餐的订单,回程的路上经过桥头,我再次看见那个女孩。女孩骑着自行车正在驶向机动车道,我刚想叫住她,站在路中间执勤的交通警察也注意到了她,马上打出了制止前进的手势。女孩好像没看见似的,仍然向前直行。交通警察追上去截住女孩:“你这孩子是怎么回事,自行车怎么能走机动车道,为什么招呼你还不停?”

⑦“对不起,是我太着急了,老师住院了没人照顾,我想快一点才会从这边走的。”女孩说着指了指对面的中山医院。“再急也不能违反交通规则,这是很危险的。看你年纪小,这次就不罚你了,以后一定按道行驶,知道吗?”女孩连连保证,等交通警察离开后,我问女孩:“你昨天说买老鸭汤,怎么没有过来取?”女孩告诉我,因为她的云英老师病了,所以她想让老师补补身体,可昨天忙着照顾老师,最后都没有得空。我问道:“老师的病情如何?”女孩叹了口气:“她太累了,为了让盲人们也能‘看’电影,常常要熬夜写讲解稿,这是熬出病了,不过医生说再静养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⑧让盲人们“看”电影?

⑨“嗯,云英老师是从大城市来我们这儿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她不仅文化课教得好,还常常教我们如何掌握阅读的节奏。”女孩说道。

⑩“云英老师?我认识她,她偶尔会来我们店里要面线老鸭汤吃。听说因为她的声音动听,文字功底又好,常常会去盲文图书馆为视障人士解说电影呢,你说的就是她吧?她病了吗?”

女孩眨了眨眼睛,说:“我妈妈出车祸后眼睛就瞧不见东西了,常常长吁短叹。可自从她去听云英老师讲电影,心情开朗了许多,也会跟我们开玩笑了。这次妈妈特地嘱咐我,说我们要懂得感恩,云英老师为了给盲人们讲电影,一部电影前前后后要看30多遍,讲稿改了无数次,才能让视障人士都‘看’得到电影,现在该是我们回报她的时候了。”

女孩的话让我想起我刚到这座城市的时候,一日雨天路滑,我骑摩托车时摔倒,等我站起来的时候发现眼睛看不见东西了。正惊慌失措时,云英老师刚好经过。她扶我到路边的石凳上坐下:“别急,你只是暂时看不见而已。”“真的?”云英老师亲切地握着我的手,不停地安慰我。她说,有些人摔倒会出现短暂性失明,这样吧,我扶你去对面的门诊给医生瞧瞧。经过医生的治疗,我的眼前真的很快恢复了光明,而云英老师见我无恙后才离开。

时间流淌着,星辰旋转着,我为自己轻易忘却这段记忆而懊恼。穿过如织的车流,我看见路旁有一丛紫云英迎风摇动,发出轻微至极的声音。回到店里,我径直走向厨房,一锅老鸭汤正在炉火上冒着香气。我用保温壶盛了满满一壶,往中山医院走去。

1.文章的题目“一锅老鸭汤”有什么作用?(标题的作用)

2.选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紫云英”,从全文来看作者有什么意图?(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加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子赏析)

那天天刚蒙蒙亮,路灯一盏盏相继熄灭,马路是湿的,街景之间有淡淡的薄雾,清新的早晨便从这薄雾里的一缕亮光开始了。

4.结尾写道“我用保温壶盛了满满一壶,往中山医院走去。”想一想“我”见到云英老师会对她说些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不少于50字)(情境补写)

5.文中的“我”和那个女孩懂得感恩老师的行为,让人感动。请你结合实际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谈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文/巴金

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令我们崇敬无比的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活,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

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地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两个中年妇女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

二十一日夜里,已经过了十一点钟,我和几个朋友准备动身回家。灵堂里很静。我一个人走到灵柩前面,静静地站了四五分钟的光景。我借着黯淡的灯光,透过了那玻璃棺盖,痴痴地望着我们所熟悉的那张脸:眼睛紧紧地闭着,嘴也紧紧地闭着。一种温和的表情笼罩在这张脸上。没有死的恐怖,仿佛这个老人就落在深沉的睡眠里。四周都是鲜花扎成的花圈和花篮,晚香玉的馥郁的香气一股一股地沁入我的心肺。我不禁想着:这难道是梦?我又想:倘使这个老人一翻身坐起来呢?

但是一个沉重的声音在我的心上叫起来:死了的不能够复活了。

出殡的日子我和一个朋友早晨七点半钟到了殡仪馆。别的朋友忙着在外面做事清。我一个人绕着灵柩走了一周,以后又站了片刻。我的眼前仍旧是那酣睡中的慈和的面颊,空气里依旧弥漫着浓郁的晚香玉的芬芳。我又一次想起来:这也许是梦罢,倘使他真的坐起来呢?

下午两点钟,灵柩离开了殡仪馆。许多人悲痛地唱着挽歌。此外便是严肃的沉默。到了墓地,举行了仪式以后,十三四个人抬起了灵柩。在往墓穴去的途中,灵柩愈来愈重了。那个押柩车来的西洋人跑来用英语问:“我可以帮忙吗?”我点了点头。他默默地把手伸到灵柩下面去。

到了墓穴已经是傍晚了,大家把灵柩放下。一个架子上绑着两根带子,灵柩就放在带子上面。带子往下坠,灵柩也跟着缓缓地落下去。人们悲声低唱安息歌。在暮色苍茫中,我只看见白底黑字的旗子“民族魂”渐渐地往下沉,等它完全停住不动时,人们就把水门汀的墓盖抬起来了。一下子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安息罢,安息罢……”一片哭声。

仪式完毕了。上弦月在天空的一角露出来,冷冰冰的,没有灯光,夜色昏暗。人们三三两两地开始散去……

夜晚十点钟我疲倦地回到家里,接到了一个朋友的来信,他说:“……我如果不是让功课绊住,很想到殡仪馆去吊周先生。他的人格实在伟大,他的文章实在深刻!”事实上,写信的人今天正午还到殡仪馆来过。我那时看见他,却不知道他已经寄发了这样的信。

1936年10月22日

(选自《巴金全集)13卷,有改动)

1.选文第1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油。

2.选文用较长篇幅叙写人们来悼念鲁迅先生有何用意?

3.简析选文加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选文加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起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