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地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加线句子中的“始”字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内容加以分析。
2.(2019安顺)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的是作者想冲破家庭的牢笼。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写词人虽然过着贵妇的生活,但她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
C.“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禁不住伤心落泪。
D.这首词格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心情。
2.这首词中加线的句中富含多种景物,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写中秋时节的京城之景:京城的秋天在菊花的映衬下更加爽朗洁净。“秋容如拭”表达出作者对秋色的喜爱之情。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倾吐心声,表达作者的抱负志向,意气壮烈。
D.“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表达作者对人际关系、自身处境的极度失望。把眼前的困境看作“苦其心志”的磨炼,显现出秋瑾的英雄气概。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加线句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篱下黄花开遍”字面上描绘秋色,其实是表达词人初离家庭时矛盾的心情。
B.“八年风味徒思浙”写词人当时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写出了词人对那段生活的留恋。
C.词人运用“列”与“烈”两字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塑造了一位巾帼英雄的形象。
D.下片中“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一句词人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
2.(2019安顺)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