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叙事,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子。
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借日月星辰的想象,来表现大海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2.加线句子是全诗的写景句。请依次写出其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的方位、地点以及观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这首诗中加线句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赏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3.请赏析“晓驾炭车辗冰辙”一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的职业。
B.“心忧炭贱愿天寒”中的“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C.“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吝惜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D.“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四句(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点出了劳动场所并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卖炭翁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集市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回车叱牛牵向北”,是因为北边是宫廷的方向,而集市是在城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本诗如何表现雨的猛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