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魏氏余子①也,将西游于秦,...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

(选自《吕氏春秋·报更》)

(注释)①余子:庶子。②礼貌:用作动词,以礼相待。③遇:礼遇,赏识。④说:喜欢。⑤乘:兵车。⑥逢泽之会:秦国在逢泽盟会诸侯。逢泽,地名,在河南开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客有之于昭文君者曰________________

(2)君之礼貌之也________________

(3)客之秦________________

(4)面再拜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昭文君见谓之曰/温故知新(《〈论语〉十二章》)

B.游然岂必遇哉/今耄老(《送东阳马生序》)

C.请与客共/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D.张仪所德天下者/皆以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虽小,请与客共之。

(2)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张仪是个什么样的人。

 

1. 告诉 希望 听说 向北 2.A 3.(1)我的国家虽然小,请允许(我)与您共同治理它。(2)(张仪)到了秦国,停留了一段时间,秦惠王很喜欢(他)并任命他为相国。 4.①张仪是有梦想的人,坚持去更强大的秦国发展。②张仪是懂得感恩的人,在有权有势后回报周昭文君。③张仪是有才干的人,能得到秦惠王赏识,能让周昭文君的名号没有被忘记。 【解析】 1. 课内链接:(1)此中人语云(告诉)(《桃花源记》);(2)愿陛下亲之信之(希望)(《出师表》);(3)村中闻有此人(听说)(《桃花源记》);(4)北定中原(向北)(《出师表》)。 2. A项中的两个“而”都表示顺承,可译为“然后”;B项中的前一个“虽”表假设,即使,后一个“虽”表转折,虽然;C项中的前一个“之”是代词,代指东周,后一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中的前一个“于”是介词,在,后一个“于”表示比较,比。 3. 无 4. 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植之,字孝源,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天鉴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植之自疾后,便不受禀奉,妻子困乏,及卒,丧无所寄,生徒为,乃得成丧焉。植之性慈仁,好行阴德,虽在暗室,未尝也。少尝山行,见一患者,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为棺敛殡之卒不知何许人也。尝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云姓黄,家本荆州,为人佣赁。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愈,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以资粮,遣之。其义行多如此。

(节选自《梁史·儒林传》,选文有删节)

(注释)①高人:自以为高人一等。②天鉴四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后文的“七年”指天鉴七年。③五经博士: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④禀奉:俸禄。⑤宅:这里指墓地。⑥阴德:阴功。暗中做有德于人的好事。⑦暗室:暗处。这里指私下。⑧佣赁:指受雇于人,即当雇工。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为棺敛殡之卒不知何许人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生徒为________________

(2)未尝________________

(3)尝栅塘行________________

(4)以资粮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的一项是(   )

A.所长高人 B.植之兼五经博士

C.请终身充奴仆报厚恩 D.资粮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妻子困乏,及卒,丧无所寄。

(2)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愈。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严植之有哪些良好品质?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幼失父,母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二)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⑤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⑥涂潦:洪水。⑦吾侪(chái):我们。⑧畚(běn)锸(chā):盛土器和起土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⑨版:筑墙用的夹板。⑩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母谓曰:________________

(2)轼武卫营________________

(3)尾于城________________

(4)使官吏分堵以守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平居教他子弟

A.太守即遣人随往(《桃花源记》)

B.饿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仁在中矣(《〈论语〉十二章》)

D.间千二百里(《三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5.根据选文内容,试举一例来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任意答出一点即可)

6.结合选文(一)的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2019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元受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未尝离左右______________

(2)或以语话________________

(3)尽言养亲________________

(4)必持以老母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饮食

A.调素琴(《陋室铭》)

B.美于徐公(《曹刿论战》)

C.策之不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虽名医不迨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写作

平凡的日子,只要努力,就会积累起生命的厚度。平凡的日子中,可以享受到友爱善良的温暖、乐于吃苦的甘甜、辛勤劳动的收获、孝敬父母的美好、自觉给予的快乐、好学不倦的充实;可以享受到甘于寂寞的崇高、归于平淡的境界……平凡的生活阳光灿烂,平凡的日子精彩纷呈。

请以“平凡的日子也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叙述性文本,回答小题。

灿烂的红柳花

①戈壁沙漠中的红柳开得最灿烂的夏日里,我们去新疆最边远的且末县。

②走到半路,轮胎被锐物扎破,我们只好换上唯一的备用胎。这时,距离我们抵达的目的地还有几百公里,如果路上再有点问题,就没有办法了。

③我们把车开到人居集中的路边,正要找个人打听修轮胎的地方,一位大约五十岁的汉子骑着摩托车驶过来。我们刚一张口,那个汉子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用摩托车驮着坏轮胎去修理,修好了就给你们送回来。”他的干脆利落,反而让我们起了疑心,万一是个骗局,轮胎可就有去无回了。我们迟疑地打量着他,只见这个汉子民工打扮,两道浓眉下一双眼睛清澈透亮。我虽然心里有些不踏实,但和司机交换了一下眼神,还是同意了那人的做法。

④我们在路边等了两个多小时,不见那人回来,心里有些发毛。忽然,摩托车的轰鸣声,打断了我们的猜测,那个汉子真的回来了。轮胎拴在摩托车后座上,那个汉子满头大汗,路上飞扬的尘土把他的脸弄得灰蒙蒙的,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透亮

⑤他下车后,有些气喘地说:“让你们久等了,修理铺的人吃饭去了,找了一阵子,这才修好。”说着他把修好的轮胎递给我们,又递给我们一只半新的充气筒。我们要给他修理费和充气筒的钱,他执意不要,若无其事地说:“修理铺是我亲戚开的,只是花了点工夫,材料不值钱。那只充气筒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送给你们应急吧!”反复推让之后,他还是没有收下我们的钱。

⑥我们在向他表达谢意时,问了他的尊姓大名,他只说姓王,说完骑上摩托车调头就走了,消失在飞扬的尘土里。我忽然想到,在整个过程中,他并不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好像我们曾经相识……

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两位伤势较重的,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晌午的胡杨林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儿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上衣,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和茶碗,几双筷子。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目光久久不愿移开。

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至第⑥段所描述的情节。

2.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⑨段划线句一一列举大嫂带来的食物和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