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毋宁(wú) 浊流(zhú ) 竹蔑 锋...

下列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宁()    流(zhú )   竹蔑    锋芒必露

B.赘(léi )   油(kāi)     愧怍    妇孺皆知

C.热(chì)   一luò)     屏嶂    颠沛流离

D.游(áo)    溅(bìng)    自矜    酣然入梦

 

B 【解析】 A. 浊流(zhú )——zhuó,竹蔑——竹篾;锋芒必露——锋芒毕露; C. 屏嶂——屏障; D. 迸溅(bìng)——bèng;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过那座山,可以欣赏山那边美丽的风光;翻过那道坎,可以领略人生美好的生活;翻过那一页,过去不再,未来可期。请将题目“翻过            ”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诗歌不得少于20行)。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以“别放弃”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诗歌不得少于20行)。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哥哥,我来说说我的近况吧。你了解我,能理解我的每一句话,所以我只说给你听。我的人生战场已经转到恢复健康上,可是却遭到生活接二连三的袭击,那袭击一次比一次猛烈。说实在的,我并不怕战斗,而且越战越勇,然而,真正可怕的事情终于降临了,我现在丧失了反抗的能力——左臂已经不听使唤了。接着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

一个人有一颗布尔什维克的心,有布尔什维克的意志,他是那样迫不及待地向往劳动,渴望同你们一起奋战,能够投身到滚滚向前、排山倒海的钢铁巨流中去,可是他的身体却不听调遣。还有什么比这种力不从心更可怕呢?可是,我坚信我还能回到队伍里!领袖曾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不能攻克的堡垒”,这句话我一直实践着。

(1)以上文段是谁写给阿尔焦姆哥哥的信?信中说“我的人生战场已经转到恢复健康上,可是却遭到生活接二连三的袭击”,主人公的身体出现了哪两个问题?

(2)从以上文段可看出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七块红烧肉

董改正

①我十三岁那年的正月十三,天下着蒙蒙细雨,母亲挑着担子送我去五校读书。那是我第一次离家住校。担子一头是两床被子,一头是衣物和米,还有一罐子咸菜。

②担子很重,但一路泥泞,母亲不能放下歇肩,只能以换肩的方式来放松疼痛的肩膀。

③“姆妈,我来挑一截路。”

④“不要的,我行。”

⑤顺着山道走下去,径直穿过西湾的田野,到枫河入江的狭长河道时,乘渡船而过。爬上河埂,便可望见五校的校舍。后面的路途是沉默的,只有细雨洒在盖物的薄膜上的沙沙声和胶靴拔泥而出令人疲惫的声响。我们到达河边时,已是午后一点多。母亲已经累了,身子随着担子摇晃着。

⑥“姆妈,让我来。”我到母亲身边。

⑦“我行。”母亲不让。她大声喊:“有人吗?有人吗?”

⑧岸上红砖房的门开了,一个人走下来。也不用划桨,人站在船上,手抓着粗绳,把船悠到对岸。那是个穿蓑戴笠的女人。她不要钱,只是看着我们发出一连串的叹息,目送我们走进五校。

⑨很快就报完名,我住进了宿舍。母亲帮我铺好被子,一边铺,一边流泪。被子湿了半边,她叮嘱我,一出太阳就抱出去晒。她跟我的同学们请求带我睡几夜,直到我晒干被子,但终究不放心,叮嘱我不要睡湿的那边。收拾完,她正要把我托付给同学们,他们忽然呼啦一声全飞走了。

⑩“我走了,你记得四点去换饭票啊!”

我点点头。走廊上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

“你一定别忘了。”她穿好雨衣,走进细雨之中。远方,山色已经苍茫。我看见她不停地回望,但终究消失在了远方。

她是在第三天赶来的。来的时候,我快上下午课了,便匆匆去食堂为她打饭。我打了半斤饭两个菜,一个炸酱,一个红烧肉,一共一块五毛五。

“你一定要吃掉,我要上课了。”

下课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饭盒里,炸酱没动,十块红烧肉还剩七块,整整齐齐地挨着。酱红色的浓汁,隐隐的油光,肥厚的肉块儿。为她吃掉了三块红烧肉,我开心得流泪。那时候,我一周只有五块钱的伙食费。那是我在五校第一次吃红烧肉,也是最后一次。

有一个黄昏,我到河埂上背课文,遇到了上次撑船的那个女子。她看着我说:“那天你妈妈回去时,胶靴里都是水。我让她坐在床上,帮她使劲儿拽,半天才拽下来。我收不住势头,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不轻。靴子拽下来,也把她的眼泪和哭声拽了出来。她是哭着走回去的。”

她深深地看着我,又说:“你妈那天给我带了三块红烧肉,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红烧肉。你有一个好妈妈。”

我沿着河埂跑起来,我不要她看见我的泪水……

(选自《读者》)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一头是两床被子,一头是衣物和米,还有一罐子咸菜”,从这句话可看出我家经济不好,比较贫穷。

B.撑船的女人不收钱送我们到河对岸,可以看出撑船的女人也是一个善良的女人。

C.第⑨自然段“母亲帮我铺好被子,一边铺,一边流泪”,这句话中母亲的泪是挑担辛苦之泪。

D.自然段“走廊上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几只叽叽喳喳的麻雀”,这句话用环境描写表现了母亲送别我之后,我的孤单寂寞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⑨自然段“收拾完,她正要把我托付给同学们,他们忽然呼啦一声全飞走了”,这句话中的“飞”字,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同学们不愿带我睡觉的心理。

B.文章第⑤自然段划线句以动衬静,写出了我们沉默时异常寂静的环境,也写出了母亲独自挑担的艰辛和疲惫。

C.本文通过生动细致地描写,表现了妈妈对我的关心,同时也表现了我对妈妈的关心。

D.自然段撑船的女人说“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红烧肉”,其实那红烧牛肉根本就不好吃,这只是为了在“我”面前表扬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才故意这样说。

3.通读全文,本文写了妈妈哪几件事情?

4.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查看答案

    科学素养是抵御谣言的最好“疫苗”

杨仑

①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雷神山医院是战场;科研工作者焚膏继晷的实验室也是战场;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战场,叫做辟谣。

②《荀子》说,流言止于智者。当今时代,这个智者的名字应该叫做科学。疫情暴发伊始,党中央就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向科学找答案,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精神,是打赢防疫攻坚战的看家“法宝”。

③信息时代媒介的发达,各类不实消息、虚假新闻找到了生存的空间,这也使得辟谣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④如何抵御谣言、不实消息,避免其负面影响呢?答案是提高科学素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使人们具备科学知识,理智对待纷至沓来的各类消息,充分了解、配合政府部门的防疫措施。由此可见,科学素养是抵御谣言的最好“疫苗”。

⑤不论是封闭小区、居家隔离,还是运用大数据排查、健康码登记制度,都需要民众具备较高科学素养。如果没有相对较高的科学素养,公众不理解这样做的必要性、科学性,很难相信抗疫部署能顺利落地。也正是民众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愿意配合防疫工作,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8.47%,而在2005年,这个比例仅为1.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性国家的标准,公民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至少是10%。

⑦疫情期间,已经充分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在突发事件时起到“疫苗”作用,日常生活中也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的传播。

(摘自中国科技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谣、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雷神山医院、科研工作者焚膏继晷的实验室都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战场。

B.科学这个智者能让流言不攻而破。

C.因为民众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愿意配合防疫工作,所以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D.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达到8.47%,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所以我国进入创新性国家。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把“疫情防控”比作“人民战争”,生动形象地写出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B.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就是为了证明流言止于科学,科学是打赢防疫攻坚战的看家“法宝”。

C.有了抵御谣言的最好“疫苗”——科学素养,可以理智对待纷至沓来的各类消息,充分了解、配合政府部门的防疫措施。

D.文章第五自然段从正反两个角度阐述了科学素养在这次防疫战争中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时代媒介发达,各类不实消息、虚假新闻随时出现,只要做好辟谣工作,就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

B.向科学找答案,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精神,是打赢防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

C.由于公众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所以能打赢这次防疫战。那就说明,以后遇到战争,我们都可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D.这次抗疫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公众有了较高的科学素养,那我们以后就不用抓国民素质教育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