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牡丹旁的寒枝
许冬林
①吴昌硕画牡丹,常常在酣然盛开的牡丹花朵边,冷冷地立一两根寒枝。这寒枝和鲜润饱满的牡丹花,似乎成了鲜明的对比。花是艳的,寒枝是冷色调的。花是华枝春满,寒枝是瘦削萧疏。花是姿态婆娑,寒枝是孤独挺立。
②吴昌硕画牡丹,几乎从不漏下寒枝,大约是因为,那寒枝一直就长在他的生命里。他大半生困顿寒微,十七岁因战乱随父逃难,五年后回家,家中亲人俱亡,只剩他和父亲。
③大画家任伯年曾画过他,题为《酸寒尉像》。此后,吴昌硕常常以“酸寒尉”自称。也真是酸寒。四十四岁,他在上海浦东郊区租了两小间民房,安顿家小,并寄希望于书画,期望自己能像任伯年一样靠一支画笔安身立命。但是,他的画卖不动。初冬之夜,寄身于低矮屋檐,看看环堵萧然,他在纸上写道:“夜漏三下,妻儿俱睡熟,老屋一灯荧然,光淡欲灭。”
④历经风波,他再去上海,矢志于以书画立足,已是二十余年后。他用西洋红画花卉,他笔下的花朵鲜丽饱满。他自谓“老缶画气不画形”,“老缶”也是他的名号,他的画郁拔苍劲,气势磅礴。他像牡丹花边的寒枝,从苦寒苍茫里劲挺而出,带着一身的寒气,可是,是倔强的、骄傲的、巍然的。
⑤吴昌硕挑战命运,在艺术上也一身胆气。他说“自我作古空群雄”。他把自己撂到了书画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凛然上前,直面古人。他敢将大红大绿用于花卉,画家蒲华曾告诫他:要多用水墨,少用颜色。因为是文人画,要高雅,要“色不可俗”。可是吴昌硕偏不。他用色不守古法,变水墨为五彩,变重墨为重彩。
⑥有人说吴昌硕最重要的贡献是,身处动荡年代,却彰显了中国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可是,我觉得,他作品里的劲挺自强之气,不是闲逸富贵给他的,而是苦难与执著给他的。就像他笔下的牡丹,最动人的不只是牡丹的色,还有花朵之后那些片叶不着的寒枝。一个人,大约只有尝尽人世冷暖,尘土至情,才会懂得,在姹紫嫣红时节,依然不忘在心里立上几根寒枝。
⑦对于吴昌硕,虽然后来成名成家了,名利汹涌而来了,他依然记得早年那些忧患与颠沛,他记得自己来自民间,记得自己的身份。他也记得自己的追求与使命。所以,笔下牡丹开得再热闹,他依旧要种几根冷冷的寒枝在侧,给自己降温,也给世人降温。
⑧吴昌硕笔下的寒枝不仅是瘦的,是枯的,也是高的。那寒枝高过花朵,高过绿叶,不摧不折,独对风日,挺向苍穹。
⑨晚年,吴昌硕的艺术如一朵牡丹雍容明媚地盛开在中国画坛。那时的上海,曾经出现了“家家缶翁,户户昌硕”的盛况,可是,他却静静写下一副对联: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选自《深圳商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昌硕是一位绘画大师,他笔下的牡丹鲜润饱满。
B. 吴昌硕自称“酸寒尉”源于任伯年为他作过的画。
C. 中国文人画讲究高雅,多用水墨,要“色不可俗”。
D. 吴昌硕的经历表明:只有尝尽人世冷暖才能成才。
2.吴昌硕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3.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
(1)如何理解第⑥段中“依然不忘在心里立上几根寒枝”的“立”?
(2)品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句的语言特色。
4.如果将题目“牡丹旁的寒枝”改为“牡丹与寒枝”,好不好?为什么?
5.吴昌硕历经苦难,感受世情,在中国画坛明媚绽放。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吴昌硕所写对联“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的理解。
(2019云南曲靖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鼓楼便春光融融。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的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⑩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气质风度,知道青苔的生存环境。
⑪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⑫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⑬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墙头的芦苇花。
⑭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⑮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
1.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标题含义)
2.请对第⑤段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句子赏析)
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3.第⑧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段落作用)
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作者情感)
5.阅读本文,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青苔”带给你的启示。(谈启示)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宁之殿”的壁画
①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俗称窦王殿,位于保定城西南83公里处曲阳县城西部。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508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古北岳恒山之地,为官方祭祀专用场所。北岳庙规模宏大,古建成群,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主要建筑呈“田”字形,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
②北岳庙最为壮观的是“德宁之殿”内的壁画。殿内东西两壁有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天宫图》,《天宫图》分为东西两壁,各高8米,长18米。东壁叫《云行雨施》,画的是天宫中众天神正在兴云布雨,普降甘霖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在壁画的正中间画有一条长达6.4米的巨龙,这是整幅壁画的精华所在,它体态蜿蜒,两目晶莹,须发柔眉,四爪苍劲有力,若浮若动,几欲破墙而出,颇具运动感。西壁壁画叫《万国咸宁》,画的是诸天神在完成为民降福的任务后,得胜回宫,世间风调雨顺的场景。最高处的“飞天神”是全幅壁画的精华,它相貌狰狞,肌肉粗健,横空飞奔,气势逼人。
③“画幅大,最大的一幅面积216平方米;人物画像大,最高的6米;气派大,不仅是研究我国壁画的宝贵资料,同时填补了我国绘画史吴派的空白。这是北岳庙壁画的三大特点。”曲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北岳庙博物馆馆长刘占利娓娓道来。
④北岳庙内的两幅壁画均为铁线描法,不同的线描,表达出刚柔、厚薄、粗细不同的质感。画中上百人物着色浓淡相宜,轻重得当,加上沥粉贴金的技法,天然矿石颜料的应用,使壁画历经沧桑仍光彩照人,不失原来面目……画幅之大,构图之精,气派之宏伟,世所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⑤说起北岳庙里的壁画,刘占利对记者说,壁画看着好看,可要修复保护实在是太难了。“受自然和人为因素损伤,壁画出现了裂隙、空鼓、酥碱、鸟类排泄物污染等病虫害现象,可以说比较严重,而且在当时来说保护修复的难度很大。”回忆起参与修复保护壁画的工作,刘占利十分感慨。在刘占利看来,似乎用再多的词来描述这两幅壁画的珍贵都不为过。也正是由于北岳庙内壁画的价值所在,所以修复保护尤为重要。
⑥为了确保了壁画原真性和修复效果,2010年,曲阳县委托具有文物保护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和壁画保护修复一级资质的敦煌研究院为德宁之殿内东、西壁画制定修复方案。通过前期详细观察、现状分析研究、环境监测、现场试验、修复前数字化拍摄等多项工作,2013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曲阳县北岳庙壁画保护修复方案》。此后,国家投入保护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北岳庙壁画修复。
⑦随后,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壁画的除尘、清污、补洞、修复裂缝及空鼓等保护修复工程。2015年5月该工程通过省级技术验收。2017年4月河北省曲阳县北岳庙壁画保护修复工程获“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
⑧刘占利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一半时间都在参与壁画的修复保护工作。对他来说,修复只是第一步,如何保护好壁画,宣传它的价值是接下来他们要努力的。
(根据光明网地方频道删减,2019年8月13日)
1.选文从哪几个角度介绍了“德宁之殿”的壁画?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北岳庙是古代祭祀专用场所。
B.北岳庙画幅大、人物画像大、气派大。
C.北岳庙保护修复的难度很大主要是因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损伤严重。
D.北岳庙壁画保护修复工程是敦煌研究院完成的。
3.请概括“德宁之殿”内的壁画的精华所在。
4.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一谈应该如何保护好壁画并且宣传它的价值。(写出一条)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皮肤黑?不能都怪太阳
①炎热的夏天,小伙伴们可以一身轻便地到球场去肆意飞奔,但是,一场球赛打完,有人立刻在球衣的保护下晒出了分界线,有人却没什么反应,看起来只是在之前白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笔红润,这也太不公平了!为什么你就那么不“禁”晒?
②太阳光包含有非常广泛的波长范围,在经过地球磁层和大气层的“过滤”后,到达地面的都是相对安全的家伙,如我们日常接触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光如其名,可见光就是肉眼能够看得到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在光谱上则是一左一右把可见光夹在中间,不同的是红外线照射到皮肤上会感觉到“暖暖的”,而紫外线则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在把皮肤晒黑这件事情上,起作用的却是“冰冷”的紫外线。
③在我们皮肤中,有一支被称为“色素母细胞”的护卫队,它们的职责很简单,就是分泌黑色素保护皮肤。当身体感觉到紫外线“入侵”时,色素母细胞就会开启防御模式,大量制造黑色素,并通过细胞代谢把它们移动到皮肤表层,从而防止我们的皮肤被晒伤。日照越强,被晒的时间越久,黑色素产生和堆积的量就越大,体现出来就是我们被晒黑了。
④而每个人在接受同样强度的太阳照射后所体现出来的肤色变化不同,其实是制造黑色素能力的强弱差别造成的,怎么晒却不变黑并不是好事。按照日光反应性皮肤分型,将皮肤颜色根据被日光照射后的灼伤或晒黑的反应特点,分为Ⅰ-Ⅵ共计6种类型。我们中国人大部分处在Ⅲ型,少部分处在Ⅳ、Ⅴ型,如果你是Ⅴ型而你的小伙伴是Ⅲ型的话,也就意味着你俩一起去室外打球,回来时你会黑得更明显一些,而他被晒伤的概率更大一些。
⑤炎炎夏日,怎样才能避免晒黑呢?待在家里不要出去?这当然不可能。有人认为防晒霜擦了就安心了!不对。防晒霜要根据防晒指数涂抹恰当,更要及时更新。一般2小时涂抹一次是比较稳妥的。其实,穿深色衣物防晒效果好!因为,浅色衣物拥有更高的反射率,会将更多的来自地面的紫外线反射到你的脸上,所以,怕黑吗?怕黑就穿深色衣物,前提是可别喊“热”,反射能力差的深色衣物意味着更多地吸收热量。所以为了保护皮肤(这不仅仅是因为肤色的深浅),我们在外出时应该进行物理防晒,如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佩戴墨镜以及穿着恰当颜色的衣物。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7期)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皮肤黑?不能都怪太阳”的原因。
2.请赏析第③段加横线的句子。
3.选文是如何按照逻辑顺序来介绍“皮肤黑,不能都怪太阳”的?请简要说明。
4.暑假期间,小红总是因为怕晒黑晒伤而成天宅在家里,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消除她的顾虑。(60字左右)
(2019湖南常德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①我们已经习惯自己的体温,以至对它视若无睹,除非中暑、发烧、寒冷,才会关注它。如果静下来思考我们的体温为何如此,会发现其中暗含着更加久远的故事:恒温动物异军突起,与变温动物争夺天下。这是一场考验能源获取、动员效率、反应速度,甚至需要抵御生化武器的持久战争。最终,恒温动物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彻底占据了天空和大地。
②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③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④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⑤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⑥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⑦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⑧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⑨其实不止是人类,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的体温也都非常接近这个数值。鸟类的体温更高一点,不过一般也相差不大。
⑩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⑪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比如蛙壶菌,对几种蛙类来说,感染就意味着死亡。熊蜂微孢子虫,会在熊蜂体内大量繁殖,导致它们肚子太大无法弯腰交配。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对鸟类的研究也同样显示,真菌能引发的鸟类疾病非常少。这让它们相对于容易感染真菌的动物,具有很大生存优势。
⑫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⑬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析】
36.7摄氏度。
⑭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比如在北美,异温性的蝙蝠在休眠时体温会下降到环境温度,这让它们很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白鼻子综合征,并大批死亡。
⑮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选自《读者》,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根据语境,解释第①段中“改朝换代”的意思。
2.第⑦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说说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不同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B.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变温动物对能量的需求少,生存能力更强。
C.哺乳类动物和鸟类之所以很少受到真菌感染,应完全归功于体温。
D.37摄氏度是恒温动物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肤,给点阳光就灿烂
①有一种叫地肤的植物,在乡野田间、荒地河滩到处都是它的芳踪倩影,还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和《时尚芭莎》杂志,并成功跻身国际知名观赏植物的行列。而这红遍网络的地肤并非是大自然的“掌上明花”,也并非出身名门,它就是以前被用来制作成扫帚的扫帚草。
②别看扫帚是最日常的清扫工具,却历史悠久。扫帚从四千年前的夏朝开始就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地肤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据说夏朝有一个叫少康的人,偶然从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长羽毛向前爬,所过之处的灰尘渐少获得灵感,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起初,人们用鸡毛作为材料,奈何鸡毛太软,不耐磨损,后又改换成竹条、草等硬质材料,才制成了耐用的扫帚。
③但并非所有的地肤都是制作扫帚的良材。地肤有很多品种,最常见的有三种:野生地肤、细叶地肤和宽叶高杆地肤。野生地肤高大叶宽,形态粗糙,老株可做扫帚使用,但效果不是最佳;细叶地肤是矮化品种,常作园林盆栽观赏之用;宽叶高杆地肤才是制作扫帚的良材。
④《尔雅》对地肤记载为:“葥,王蔧。”唐代卢照邻的《山林休日田家》里也有两句“径草疏王蔧,巗枝落帝桑”,实际上“王蔧”就是地肤的古称之一。在古汉语里,蔧即为扫帚草之意,去了艹部的彗,有彗星之意。彗星因其有头有尾,拖了长长的尾巴,其形似帚,又被人称为扫把星。
⑤地肤其他的别名有落帚、独帚等,此外,还有因其种子形态称为“地麦”的;因其叶子形态称为“鸭舌草”的;因其味道类似冬葵称为“地葵”的。
⑥地肤既不是自然界的“掌上明花”,又不是什么难养的“金枝玉叶”。地肤生命力极其旺盛,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广泛分布。除此之外,地肤一点也不矫情,它耐土质贫瘠单薄,耐干旱,还能耐高温,即使在一般的盐碱地里,地肤也能长得很好。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地肤,喜温、喜光、不耐寒,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能欢欢喜喜地落地生根,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贫瘠的土壤。地肤还可以吸收土壤里的铬、铅、汞等重金属,甚至还可以蓄积铯-137这种放射性核素,因此可用于保持水土、植被恢复和生物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⑦地肤之所以能晋级网红,靠的可绝不是“花容”,而是“叶貌”。它的花朵很小,也不艳丽,通常是2至3朵聚集在一起,开在枝条腋下,疏穗,形成圆锥状米黄色花序。地肤枝丛紧密,分枝多而细,植株呈毛茸茸的球形,枝叶柔软秀丽,叶片纤细秀欣。叶子因体内叶绿素、花青素含量的多少,能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叶片春夏季节翠绿可爱,入秋后泛红,如同着了火一般,让人欲罢不能!这样的景致绝对对得起植物界网红的名号。
⑧作为网红,地肤除了可以______________,还可__________________。《本草纲目》有载:“地肤嫩苗,可作蔬茹”。新嫩的地肤,口感清爽,味鲜爽脆,富含钾与胡萝卜素,可以明目养颜,有保健功能。经科学研究测试表明:地肤的蛋白质含量一度超过了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每100克地肤的蛋白质含量约为5克左右,而100克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在3克左右),足见它的高营养价值。
⑨地肤以其本色素朴之姿,在悄然度过了几千年的风霜后,终于创造了脱离“服务行业”后的第二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地肤是一种在乡野田间、荒地河滩到处都可以看到的植物。
B.地肤最常见的品种有野生地肤、细叶地肤和宽叶高杆地肤。
C.地肤之所以能晋级网红,靠的是“花容”和“叶貌”。
D.地肤就是制造人们日常使用的打扫工具——扫帚的原材料。
2.结合选文第⑥段,概括地肤有哪些特点。
3.根据文段内容,为第⑧段横线处补写两个恰当的句子。
4.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什么位置,请说明理由。
地肤作为彩色叶地被植物,可群植于花境、花坛,或与色彩鲜艳的花卉配置,用来点缀零星空地。在土丘、假山上随坡就势、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可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夏季花坛植物之一,其淡淡的绿色,在炎热的夏季带给人们一片凉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