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正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3)居天下之广居 行天下之大道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涯”“ 饥”“ 歇”这几个字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松的情怀

①在植物的国度里,青松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树种。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比比皆是松的踪影。但青松却有一种其它植物无以比拟的气质。那一树树、一丛丛“公”字形的绿色树冠,使得江南江北尽显朝气蓬勃、浑厚华茂的青松气象。

②我长期生活于江南徽州山区,耳目之所接,尽是满山遍野的晴翠,这晴翠就是青葱满目、生机勃勃的青松林。大地有了它们,从此变得有了魂,有了魂就不同凡响。只要你细心观察,还可以发现,山峦之巅,怪石之上,有许许多多参差不齐的黄山松,植物学家称它们为“天海矮松”。尽管长得矮小,却让人感受到它们的挺拔苍劲。它们生于深岩石罅中,永无肥壅,风雪不停摧残,然其貌俊美,细鬣攒针,婆娑于茫茫云海之中。一株株瘦小的黄山松,正撑着一把把雪花小伞,漂浮于云海,再现着唐诗宋词的绝美意境。此时,你觉得它弱小吗?风雪也好,骤雨也罢,它还是那样的坚韧、勇敢,恣意摇曳,低吟浅唱。

③青松的岁月大都是风霜雨雪,因而练成它铁骨傲霜冰、清气满乾坤的气质,造就它摩天抚云的胸怀。它永远是那么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是世间永恒的绿色使者,所以,人们都喜欢称它为劲松、翠松。墨色的枝丫纵横交错,虽经磨历劫、伤痕累累,却依然顽强地支撑着一顶顶“公”字的松毛帽子,或大或小,一直保持着一种正色庄重的模样。松涛似海浪一般奔腾,根根条条的龙鳞虬枝铮铮作响,发出一波又一波极有韵律的声音。松下的淙淙清泉也变得充满诗意,或浪漫或豪迈,或婉约或旷达,氤氲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④青松即使燃烧,化作烟尘,依然芬芳于人间。古人早已把它的烟尘制成一片片幽香的墨锭,黑中透亮,能在宣纸上化作行云流水的墨迹。因为它的墨痕,让后人领略到唐诗宋词的飘逸,元曲的苍凉,明清小说之意蕴。因为它的墨韵,又让后人见到烟云万状的湖光山色,《清明上河图》的古雅,《富春山居图》之流韵……此乃万载存真的松烟墨之所为。

⑤青松虽然声震山野,誉满寰中,却韬曜含光,从不张扬。许多树林中杂木颇多,青松处于硕大强悍的树种之旁,时时被挤压,被侵占。杉树、榧林、樟树、皂荚树、枫树、银杏树……它们似乎都威武霸气,在青松四周疯长、攀比。青松从来不恼也不怒,即使被挤到了涧底,依然能够低垂着头顽强地生长。青松有一种以径寸之苗,长出遮盖百尺之气势。所以,青翠如泻,让山脊次第织染着凝翠,从而获得四季常青的好口碑。青松这种胸襟和境界,足以让那些形形色色的邻居们揣摩和评判了。

⑥松也开花,笑意盈盈。松花美丽易逝,却能够一直在唐诗宋词中绽放。花期来临,它们一刻也不敢怠慢。松花盛开,盈润饱满,姿色艳丽,看上去,像是镶嵌在树枝上金灿灿的小风铃。花纷纷坠落时,一地斑斓,地上便生出了一朵朵如伞一样的野松菇,或粉红、或玫瑰红、或珊瑚红,还有少量的蓝绿色。它们或羞涩地打着小伞,或相拥而抱,一团团,一簇簇,姹紫嫣红,是美的盛宴。它们不断引来川流不息的人群,还有左窜右钻的野兔、松鼠们,热闹非凡。

⑦“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是青松在寒冷的冬日里,给我们的昂扬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8月3日,作者:洪振秋。有删改)

1.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填入恰当的内容。

青松生存环境

凸显品质

第②段:岩石罅中,永无肥壅

坚韧、勇敢、挺拔苍劲

第③段:风霜雨雪,经磨历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杂木颇多,硕大强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第⑥段加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3.文章主要写青松,第⑤段为什么要写到杉树、榧林、樟树、皂荚树、枫树、银杏树等林中杂木?请加以分析。

4.第⑦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2019四川南充改编)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对选文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品析加着重号的词语)

(2)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品析修辞手法)

3.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麻鞋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长,独缺麻鞋对岁月的丈量。儿时在老家天水,偶见两三伙伴脚穿玲珑轻巧的麻鞋去学堂,去田间,去赶集,那平地而起的开心在眉宇间荡漾。我曾问母亲:“您做的千层底用的也是麻线,为啥就不编麻鞋哩?”

③母亲说:“你不晓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从清水那边捎来的。”

④我这才明白,尽管天水处处有麻线,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样出尽风头。清水那地儿像极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应了句老话:“好水养好麻,好麻养麻鞋。”

⑤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差五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个好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⑥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⑦“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像透明的火焰。

⑧“买,一定买!”我说。

⑨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为表示歉意,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他声音有一丝颤抖,泪花在眼睛里打旋儿。我没见过这样的泪,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⑩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⑪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我并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

⑫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甘肃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老乡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⑬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⑭飞回天津的当天,我还是穿上了一双崭新的麻鞋。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8月17日,有删改)

1.选文题目“清水麻鞋”有哪些作用?

2.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我”与麻鞋有关的情节。

儿时,羡慕穿麻鞋的人→天水城求学时,__________________→参加工作后,____________________→赴四川参加老乡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天津,穿上一双崭新的麻鞋。

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少年的热切像透明的火焰。(赏析加着重号的词语)

(2)“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他声音有一丝颤抖,泪花在眼睛里打旋儿。(加着重号词语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理?)

4.选文第⑤段加线句子写杜甫、于右任和吉鸿昌有什么作用?

5.细读选文最后一段,就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解答。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藏不住的温情

①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②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望地招呼道:“老板,有活吗?”

③老韩左右看了看,一眼相中了一个面相憨厚个子不高的中年汉子,便客气地说道:“我要搬家,师傅你有空吗?”

④那中年汉子一听高兴地说:“当然有空了,谢谢您照顾生意。不过搬家一个人不行,还得找一个人搭把手。”

⑤老韩说行啊,你找呗。中年汉子一听想也不想,一指人群后的一个人,说:“林子,你跟我去!”老韩一看,那是一个大男孩,瘦得像棵豆芽菜似的,一副羞涩的样子,至多20岁。

⑥老韩要搬的东西不是别的,全是书,他平时就爱买书看书,时间一长竟然积累下了好几千册。

⑦老韩家在二楼,没电梯,中年汉子和大男孩一捆一捆地用细绳捆好书,再扛上肩步行下楼。老韩在一旁照应着,时间一长他看出差别了,男孩太瘦弱了,楼上楼下三四趟一跑便开始狂喘,脚底也打晃了。

中年汉子见大男孩这样子便恶声恶气地吆喝道:“不用你扛了,你专门捆书,给我手脚快点儿!”

⑨大男孩一听脸上显出羞愧的样子,然后低头捆起书来,这么一来只有中年汉子一个人楼上楼下地扛,一时间喘气声像拉风箱一样。过于劳累使得中年汉子脾气越发恶劣,不住大声呵斥男孩:“你能不能快点儿?我一趟书都运下去了,你却连一捆书都没捆好,做事也太慢了,就这样子还要闯社会哩,你以为钱好挣的?”大男孩听了更加慌乱,脸更红了。

⑩老韩看了便跟他下了楼,小声问道:“师傅,那个大男孩是你什么人?”

⑪中年汉子把书吃力地码放在大电动车上,擦把汗狂喘口气,摇摇头说:“是我邻居家的孩子。今年没考上大学,家里条件也不好,他不想上了,要挣钱养家,所以带他出来遛遛。”

⑫老韩听了叹口气,递过去一根烟,说:“才这么大的孩子就不上学了,太可惜!你抽根烟歇歇。对了,你找他来做帮手可吃了大亏了,因为力气活全是你在做。”

⑬中年汉子连忙谢着接过烟,点上,美美地吸了,说:“他还小,活太重的话不小心会累伤的。”

⑭老韩说:“既然这样,你又为什么叫上他?”

⑮中年汉子吐口烟,说:“给他一个挣钱的机会呗,他家里太困难了。”

⑯老韩笑着说:“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你既有心帮他,可又为什么对他恶声恶气的?人家都被你吓坏了。”

⑰老韩这一说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好像生怕楼上的大男孩听到,声调低低地说:“我是故意这样的,我们都这样对他,每次有活干都叫上他,但都对他没好脸色,这样做是让他晓得挣钱的艰难,好逼他回到学校读书。”

⑱老韩惊讶极了:“你这样做,他可一点儿也不知道感恩,说不定还气你,值得吗?”

⑲中年汉子一脸的平静:“我要他感恩干什么?我们只要他好,有出息,这比什么都强。”

⑳老韩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又问:“可他就挣这么点儿钱,怎么上得起学?”

(21)中年汉子说:“我们大家伙凑呗。告诉你我们已凑得差不多了,就瞒着他一个人,等磨炼他一段时间后再给他。”

(22)在楼上,趁中年汉子又吭哧吭哧地扛了书下楼的当儿,老韩故意对大男孩说:“那人真坏,对你一直大喊大叫的。”

(23)谁知大男孩听了把头直摇,说:“才不哩。他们每次有活都叫上我,还让我干轻活,到最后分到的钱我一分也不比他们少。他们这是照顾我,只是嘴上不说而已,我都知道的。我也不说,因为他们不需要我的滥情。”

(24)老韩沉默了,原来这些再平凡不过的人,他们心里从来不乏温情。

(《选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2019年7期)

1.选文以“藏不住的温情”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2.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老韩一看,那是一个大男孩,瘦得像棵豆芽菜似的,一副羞涩的样子,至多20岁。

(2)中年汉子见大男孩这样子便恶声恶气地吆喝道:“不用你扛了,你专门捆书,给我手脚快点儿!”

3.选文第(22)段中老韩为什么要故意对大男孩说中年汉子“坏”?

4.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5.“老韩”这一人物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2019湖南益阳改编)阅读韩石山的《想起母亲就想哭》,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她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我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我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她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我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我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她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我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你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我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不了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我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把握情节、情感变化)

情节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2.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讲的“学好,甭惹事”,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词语含义)

3.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着重号词语的妙处。(词语赏析)

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着,低头往我怀里

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5.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加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写作技法)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文章以“想起母亲就想哭”为题,有什么作用?(标题含义及作用)

7.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叙述顺序及作用)

8.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品析语言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