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出闻讯的时节,又表达了飘忽不定的感觉和落寞伤感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富于创造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3)同是望月,苏轼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而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对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关切之情。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沧海》

(1)《观沧海》中,交代观察地点和对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描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草木的生机勃勃。

(4)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夏时节,美丽的白洋淀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水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正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松的情怀

①在植物的国度里,青松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树种。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比比皆是松的踪影。但青松却有一种其它植物无以比拟的气质。那一树树、一丛丛“公”字形的绿色树冠,使得江南江北尽显朝气蓬勃、浑厚华茂的青松气象。

②我长期生活于江南徽州山区,耳目之所接,尽是满山遍野的晴翠,这晴翠就是青葱满目、生机勃勃的青松林。大地有了它们,从此变得有了魂,有了魂就不同凡响。只要你细心观察,还可以发现,山峦之巅,怪石之上,有许许多多参差不齐的黄山松,植物学家称它们为“天海矮松”。尽管长得矮小,却让人感受到它们的挺拔苍劲。它们生于深岩石罅中,永无肥壅,风雪不停摧残,然其貌俊美,细鬣攒针,婆娑于茫茫云海之中。一株株瘦小的黄山松,正撑着一把把雪花小伞,漂浮于云海,再现着唐诗宋词的绝美意境。此时,你觉得它弱小吗?风雪也好,骤雨也罢,它还是那样的坚韧、勇敢,恣意摇曳,低吟浅唱。

③青松的岁月大都是风霜雨雪,因而练成它铁骨傲霜冰、清气满乾坤的气质,造就它摩天抚云的胸怀。它永远是那么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是世间永恒的绿色使者,所以,人们都喜欢称它为劲松、翠松。墨色的枝丫纵横交错,虽经磨历劫、伤痕累累,却依然顽强地支撑着一顶顶“公”字的松毛帽子,或大或小,一直保持着一种正色庄重的模样。松涛似海浪一般奔腾,根根条条的龙鳞虬枝铮铮作响,发出一波又一波极有韵律的声音。松下的淙淙清泉也变得充满诗意,或浪漫或豪迈,或婉约或旷达,氤氲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④青松即使燃烧,化作烟尘,依然芬芳于人间。古人早已把它的烟尘制成一片片幽香的墨锭,黑中透亮,能在宣纸上化作行云流水的墨迹。因为它的墨痕,让后人领略到唐诗宋词的飘逸,元曲的苍凉,明清小说之意蕴。因为它的墨韵,又让后人见到烟云万状的湖光山色,《清明上河图》的古雅,《富春山居图》之流韵……此乃万载存真的松烟墨之所为。

⑤青松虽然声震山野,誉满寰中,却韬曜含光,从不张扬。许多树林中杂木颇多,青松处于硕大强悍的树种之旁,时时被挤压,被侵占。杉树、榧林、樟树、皂荚树、枫树、银杏树……它们似乎都威武霸气,在青松四周疯长、攀比。青松从来不恼也不怒,即使被挤到了涧底,依然能够低垂着头顽强地生长。青松有一种以径寸之苗,长出遮盖百尺之气势。所以,青翠如泻,让山脊次第织染着凝翠,从而获得四季常青的好口碑。青松这种胸襟和境界,足以让那些形形色色的邻居们揣摩和评判了。

⑥松也开花,笑意盈盈。松花美丽易逝,却能够一直在唐诗宋词中绽放。花期来临,它们一刻也不敢怠慢。松花盛开,盈润饱满,姿色艳丽,看上去,像是镶嵌在树枝上金灿灿的小风铃。花纷纷坠落时,一地斑斓,地上便生出了一朵朵如伞一样的野松菇,或粉红、或玫瑰红、或珊瑚红,还有少量的蓝绿色。它们或羞涩地打着小伞,或相拥而抱,一团团,一簇簇,姹紫嫣红,是美的盛宴。它们不断引来川流不息的人群,还有左窜右钻的野兔、松鼠们,热闹非凡。

⑦“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是青松在寒冷的冬日里,给我们的昂扬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8月3日,作者:洪振秋。有删改)

1.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填入恰当的内容。

青松生存环境

凸显品质

第②段:岩石罅中,永无肥壅

坚韧、勇敢、挺拔苍劲

第③段:风霜雨雪,经磨历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杂木颇多,硕大强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第⑥段加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3.文章主要写青松,第⑤段为什么要写到杉树、榧林、樟树、皂荚树、枫树、银杏树等林中杂木?请加以分析。

4.第⑦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2019四川南充改编)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对选文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品析加着重号的词语)

(2)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品析修辞手法)

3.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麻鞋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长,独缺麻鞋对岁月的丈量。儿时在老家天水,偶见两三伙伴脚穿玲珑轻巧的麻鞋去学堂,去田间,去赶集,那平地而起的开心在眉宇间荡漾。我曾问母亲:“您做的千层底用的也是麻线,为啥就不编麻鞋哩?”

③母亲说:“你不晓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从清水那边捎来的。”

④我这才明白,尽管天水处处有麻线,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样出尽风头。清水那地儿像极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应了句老话:“好水养好麻,好麻养麻鞋。”

⑤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差五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个好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⑥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⑦“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像透明的火焰。

⑧“买,一定买!”我说。

⑨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为表示歉意,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他声音有一丝颤抖,泪花在眼睛里打旋儿。我没见过这样的泪,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⑩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⑪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我并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

⑫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甘肃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老乡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⑬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⑭飞回天津的当天,我还是穿上了一双崭新的麻鞋。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8月17日,有删改)

1.选文题目“清水麻鞋”有哪些作用?

2.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我”与麻鞋有关的情节。

儿时,羡慕穿麻鞋的人→天水城求学时,__________________→参加工作后,____________________→赴四川参加老乡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天津,穿上一双崭新的麻鞋。

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少年的热切像透明的火焰。(赏析加着重号的词语)

(2)“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他声音有一丝颤抖,泪花在眼睛里打旋儿。(加着重号词语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理?)

4.选文第⑤段加线句子写杜甫、于右任和吉鸿昌有什么作用?

5.细读选文最后一段,就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解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