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9咸宁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陶侃少孤贫。建兴三年,侃在广州...

(2019咸宁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陶侃少孤贫。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释)①甓(pì):砖。②都督:统领。③士女:泛指百姓。④弃:放弃。⑤迄:到,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故自耳 劳:                       (2)常人曰 语:

(3)府众事,检摄无遗 军:             (4)明毅断 善:

2.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运百甓斋外

A.海运则将徙南冥 B.不求闻达诸侯

C.皆以美徐公 D.每假借藏书之家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

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5.选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品质?

 

1.(1)使……劳累 (2)告诉 (3)军队 (4)善于 2.A 3.(1)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 (2)活着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或贡献),死了对于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 4.C 5.不贪图安逸清闲,忠诚爱国;对人恭敬,做事勤恳,珍惜光阴;善于判断,观察事物细致周密。 【解析】 1. 2.A项与例句中的“于”都是介词,到。B项中的“于”是介词,在。C项中的“于”是介词,比。D项中的“于”是介词,向。 3. 4.C项“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在原文中没有相关的描述,此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5.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陕西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遁:逃。③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乃募能使者 使:    (2)径匈奴,匈奴之 得:

(3)传单于 诣:      (4)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头为饮器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B.月氏遁怨匈奴  鸣之不能通其意

C.无与共击之  何陋

D.西北国始通汉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

(2)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5.读完选文,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张骞,请给出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立意新巧,寓含哲理,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试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2.判断下列赏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_____

(2)尾联“无时”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一个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_____

(3)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叙事开篇,写农民生活虽然贫苦,但遇丰年也邀客共庆,表现了农家淳厚的乡风。

B.颔联描绘了乡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C.颈联“箫鼓追随”“衣冠简朴”写出村民们吹箫打鼓、欢快热闹的劳动场面。

D.尾联中诗人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突出了宾客深厚的情谊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2.这首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怀结合在一起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来山上千寻塔”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闻说鸡鸣见日升”写听说站在飞来峰顶的高塔上,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