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薛慎,字佛护,薛善弟,河东汾阴人也。...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薛慎,字佛护,薛善弟,河东汾阴人也。好学,能属文,善草书。起家丞相府墨曹参军。保定初,出为湖州刺史。界既杂蛮夷,恒以劫掠为务。慎乃集诸豪帅,具宣朝旨,仍令首领每月一参,或须言事者,不限时节。慎每见,必殷勤劝诫,及赐酒食。一年之间,翕然从化。诸蛮乃相谓曰:“今日始知刺史真民父母也。”莫不欣悦。自是襁负而至者千余户。蛮俗婚娶之后父母虽在即与别居。慎谓守令曰:“牧守令长是化人者也,岂有其子娶妻,便与父母离析?非唯萌俗之失,亦是牧守之罪。”慎乃亲自诱导,示以孝慈,并遣守令,各喻所部。有数户蛮,别居数年,遂还侍养,及行得果膳,归奉父母。慎以其从善之速,具以状闻,有诏蠲其赋役。于是风化大行,有同华俗。

(选自《北史·薛慎传》,有删改)

(注释)①属文:即撰写文章。②墨曹参军:官名。③保定: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1—565年)。④翕()然:一致的样子。⑤诸蛮:古代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⑥牧守:指州郡的长官。⑦令长:县令。⑧萌俗:民间风俗。萌,通“氓”,民众。⑨蠲:(juān):除去,免除。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蛮俗婚娶之后父母虽在即与别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宣朝旨 具:                    (2)须言事者 或:

(3)今日始刺史真民父母也 知:      (4)有户蛮 数:

3.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便父母离析

A.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B.呼尔而之(《鱼我所欲也》)

C.蹴尔而之(《鱼我所欲也》) D.未复有能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慎每见,必殷勤劝诫,及赐酒食。

(2)慎乃亲自诱导,示以孝慈,并遣守令,各喻所部。

5.请概括薛慎是如何改变湖州境内各族的风俗的。

 

1.蛮俗/婚娶之后/父母虽在/即与别居。 2.(1)详细 (2)有时 (3)知道 (4)几 3.A 4.(1)薛慎每次召见(各部首领),一定热情而周到地劝导和告诫,并赏赐酒食。 (2)薛慎于是亲自加以诱导,让他们懂得孝慈,并派遣守令到各自所统治的地方说明。 5.薛慎召见各部落首领,热切劝导和告诫;亲自诱导,让他们懂得孝慈。 【解析】 1.无 2.无 3.例句与A项中的“与”都是介词,和。B项中的“与”是动词,给。C项中的“与”是动词,给,给予。D项中的“与”是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4.无 5.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注释)①王:指齐宣王。②惛:古同“昏”,迷乱;糊涂。③不能进于是矣:对您的说法不能做进一步的领会。④恒产:用以维持生活的固定产业。如土地、田园、林木、牧畜等。⑤罔:同“网”,有“陷害”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能御之 孰:         (2)士为能 惟:

(3)陷于罪 及:         (4)故民之之也轻 从: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3.下列选项中,与“我虽不敏”的“虽”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千里之能(《马说》) B.乘奔御风(《三峡》)

C.耄老(《送东阳马生序》) D.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2)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5.孟子认为贤君制定合适的政策的结果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查看答案

(2020原创:写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节选自欧阳修《秋声赋》,有删减)

(注释)①欧阳子:作者自称。②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③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④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⑤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⑥明河:天河。⑦栗冽:寒冷。⑧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⑨绿缛:碧绿繁茂。⑩一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天 之 于 物 春 生 秋 实 故 其 在 乐 也 商 声 主 西 方 之 音 夷 则 为 七 月 之 律。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风雨______________

(2)衔枚______________

(3)但闻人马之______________

(4)物过盛而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与“草拂之而色变”的“而”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知新(《〈论语〉十二章》) B.言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C.乃记之去(《小石潭记》) D.一怒诸侯惧(《富贵不能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2)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5.我们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也写过秋声,与本文的表现手法不一样。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郦道元与欧阳修分别是如何表现秋声的不同特点的。

 

查看答案

(2020原创:叙事说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有夜半击令之门者,求见甚急。令曰:“半夜有何事,请俟旦。”尉曰:“不可。”令披衣遽起取火,延尉入坐。尉曰:“某见春夏之交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令曰:“然则君有何策?”曰:“某见冬间,农隙无事,不若移令此时养蚕,实为两便。”令笑曰:“君策甚善,古人不及。但冬月何处得桑?”尉瞠目久之。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二)

武强一大姓,夜有劫盗,群起捕逐。盗逸去,众合力穷追。盗奔其祖茔松柏中,林深月黑,人不敢入,盗亦不敢出。相持之际,树内旋飚四起,砂砾乱飞,人皆眯目不相见,盗乘间突围得脱。

众相诧异,智者曰:“盗劫财不能不捕,官捕得而伏法,盗亦不能怨主人。若未得财,可勿追也;追而及,盗还斗伤人,所失不大乎?即众力足揖盗,盗揖则必告官,官或不谅,坐以擅杀,所失不更大乎?且我众乌合,盗皆死党;盗可夜夜伺我,我不能夜夜备盗也。一与为仇,隐忧方大,可不深长思乎?旋风所为,解此结也,尔又何怨焉!”主人喟然曰:“吾乃知老成远虑,胜少年盛气多矣。”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尉:县尉,县里负责治安的武官。②令:县令,县长。③遽():立即,匆忙。④祖茔:祖坟。⑤旋飚(biāo):旋风。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某见春夏之交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请____________

(2)尉入坐____________

(3)我众乌合____________

(4)我不能夜夜盗也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策甚善,古人不及。但冬月何处得桑?

(2)盗劫财不能不捕,官捕得而伏法,盗亦不能怨主人。

4.语段(一)中的“尉”犯了什么错误?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5.我们学过的《河中石兽》中,有一位“老河兵”,请对比分析语段(二)塑造的“智者”与“老河兵”有何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2019江苏镇江改编:叙事说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鱼苗二千。比年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伺之,见一獭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网之,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

(注释)①畜():畜养。②比年:到了一年。③隈(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④獭():水獭。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头可一斤____________

(2)问鱼苗几何__________

(3)草入鱼腹即胀,不能____________

(4)余始悟者园池之鱼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2)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

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

4.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查看答案

(2020原创:谏言、广施恩德、节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往者贞观之初,率土霜俭,一匹绢才得粟一斗,而天下帖然。百姓知陛下甚忧怜之,故人人自安。自五六年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石粟而百姓皆以陛下不忧怜之咸有怨言。又今所营为者,颇多不急之务故也。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惟在百姓苦乐。”

太宗曰:“近令造小随身器物,不意百姓遂有嗟怨,此则朕之过误。”乃命停之。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霜俭:这里指霜灾歉收。②帖然:顺从服气,俯首收敛。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四处)

自五六年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石粟而百姓皆以陛下不忧怜之咸有怨言。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少者四五百年______________

(2)后无德可思________________

(3)欲但令政教无失______________

(4)又今所为者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侍御史马周上疏时政曰②杂然而前者(《醉翁亭记》)

B.①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②非学无以广才(《诫子书》)

C.①今陛下虽以大功天下②今南方已(《出师表》)

D.①此则朕之误②及鲁肃寻阳(《孙权劝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知陛下甚忧怜之,故人人自安。

(2)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惟在百姓苦乐。

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周在进谏唐太宗时,列举了夏、商、周到汉代,魏、晋到周、隋中各个朝代的时间长短,说明民心是立国之本的道理。

B.马周是一个严谨细致、善于思考、勇于进谏、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他对治国理政的见解十分深刻,他上疏中的论述也颇有条理。

C.唐太宗在听取马周的谏言后,立即意识到是自己的政令出现问题,并修改政令。说明唐太宗对谏言的理解深刻。

D.魏征曾向唐太宗阐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与本文马周的观点不谋而合,也说明唐太宗执政中必须要臣子提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