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祖母食事 漱石斋 ①祖母下葬后,祖父在她坟茔前种了一棵小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祖母食事

漱石斋

①祖母下葬后,祖父在她坟茔前种了一棵小树。他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祖母离世已整整十三年了,我记忆的相框里,层层叠叠地挤着关于她的明亮又暗淡的照片,记录着她与食物的故事。

②记得祖母做的大锅饭很好吃。原材料是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几样东西:一瓢红薯,一小碗磨细的玉米面儿,一大勺土酸菜和几把白米。大铁锅内沸沸扬扬,面糊被高高抛起又散落下来,开在土灰色灶台上——有淡开的小野菊的神韵。祖母认识这些草药花的,她有眼疾,我经常看她扯一种叫光明草的草药。

③嚼完薯肉玉米面酸菜锅巴,我喜欢看祖母很利索地就把大铁锅刷得油亮亮的。我还爱看从亮瓦透下的日光柱斜着轻轻搁靠在灶前。当然还有大肥猪争抢食物的哼哼声——这是农家小院午后的标配。祖母喂的猪,毛色黑亮、膘肥、肉实。这种猪的肉需用柏树枝叶熏透,用木炭火把皮烧焦,用淘米水泡软,刮洗干净,大火煮熟,切薄成片——色形味都正好,像琥珀,居然能透光。烟熏的红薯切条和半肥瘦腊肉同炒,油汪汪、甜滋滋的。祖母总是笑着看我们吃,她的眼珠子都是甜的。

④祖坟的后坡有野批把树,一到夏天,树上缀着成堆的碧绿或淡黄的果实。炎热夏季,做成批杷凉粉吃,极佳。成都的凉糕或冰粉太软嫩。那野批把果小、皮厚、肉少、籽多,祖母似乎很珍爱这不入流的蠢物,做的凉粉韧性足,有嚼头,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撒一把葱花,淋半勺油,还有那带丁点未除尽的红皮粗烂蒜粒在凉粉堆里打几个滚,有节奏,有韵律,有色有味。大圆白萝卜和红头蒜都是祖母菜园的座上宾。萝卜顶着个绿缨子,趾高气扬,经霜不衰。这种萝卜炖肥肉很打油。吃的时候肉不太受待见,常常配角却很风光。

⑤小院西北角有一口油磨。油磨也叫腰磨,是一种小型磨。磨盘上系根短而粗实的麻绳,一根同样油亮的擀面杖往里一穿,靠在腰间推着转圈磨东西。磨下那环形的小路极为精致,像一件古董。雨季一来,整天都泛着油亮油亮的光。在这里上演着祖母与味道的故事:选捡,泡果,磨浆。在这里祖母帮助那些补实无华的果子豆子完成从苦涩到清香的华丽转身。离小石磨一射之地还有一盘大石磨,是操办吃食的大型机械,动力是牛。大水牛背负枷担迈步转起圈来,大石磨隆隆隆开动起来,灰白的麦面汩汩地冒出来,黄澄澄的玉米面儿筛落而下。祖母辛劳的时光在这两口石磨间流转。

⑥八月是稻谷的收获季。在祖母忙完早饭后,还常常需要一大早就准备好一大锅面条汤和一锅白米干饭。她一肩挑担双肩背篓,把饭食送到田间。在农忙大舞台上,她很能胜任一人二角。午饭前,大铁锅内食材的聚会是热闹的:红肉,白萝卜;紫肝,红萝卜;肥厚的冬瓜,煮烂的菜瓜,软糯的猪蹄。几凉,几热,几个小炒,炖的、蒸的、煎的都请上两张大方桌后,祖母便开始了下一个节目了。她会去离家最近比较豁亮的山嘴上,拣一个很好的位置,抖抖尘土,清清嗓子,登高而呼,而闻者彰啊!那呼喊声必须要拖一个长长的“喔哟”的尾音。不久,幸福的劳动者们谈笑的声音在不远处的林间渐渐清晰起来。我每次听到的川剧里的高腔调,就想起了祖母那原生态的天籁之声。高腔调是经过些行家苦心琢磨出来的,声音很美,但味道却远不及祖母的好。不用说。那时节我也可以喝酒了——喝一小杯用红高粱杆泡出的红艳艳的烧酒,祖母笑盈盈的,脸上泛着红光,像喝了酒。

⑦祖母过生日是幺爸成家之后才有的,且不是每年都过。记得有一年好像是和祖父的生日一起过的,是两位老人寿材完工的那一天。我还记得,她把一叠纸钱很虔敬地端着放进寿材的内廊,笑眯眯的,好像舒了一口气,显得很轻松。自认为读了几本书的我自认为懂得了智慧、渗透了生死。我想,不识字的祖母那时恐怕是通透了人生的意义了吧,后来,她遭受了一连串不幸的打击:双目失明、全身瘫痪。没有听到她对命运的丝毫抱怨,那可是瘫痪在床整整三年!

⑧同站着的祖母最后一次相见是在她的菜园里,她的背佝偻着,简直就是弯着腰探着路走,她侧靠在土坡边,手里攥着一把菜。那时她只能靠辨识声音知道是我。她呼唤我的声音像是从土地里站起来的一样。那天傍晚阴沉沉的,祖母脸上没有夕阳晚照。祖母的夕阳余晖里她留给我最后一张黑白照片。

⑨如今祖母坟前的小树恐怕已团团如盖了。这个季节,陪伴她老人家的野枇杷树也早已绿荫蒙蒙,离离成缀了吧。

1.文章首段说“祖母离世已整整十三年了,我记忆的相框里,层层叠叠地挤着关于她的明亮又暗淡的照片”。文章第⑥段关于祖母的哪些事在“我”的记忆里是明亮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2.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下面的句子,可赏析的角度比较多,请自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大水牛背负枷担迈步转起圈来,大石磨隆隆隆开动起来,灰白的麦面汩汩地冒出来,黄澄澄的玉米面儿筛落而下。

4.文章第①段中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①祖母在农忙季节做饭送饭;②祖母登高喊帮工吃饭,喊声比行家的高腔调还有味道;③祖母笑盈盈地看着“我”喝酒。 2.“祖母坟前的小树恐怕已团团如盖了”与第①段祖父种树,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之内容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3.示例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转起圈来”“开动起来”“冒出来”写出了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示例二:作者选取“隆隆隆”“汩汩”“黄澄澄”等富有表现力的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富有生活气息,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示例三:“隆隆隆”从听觉写大石磨转动的声音,“灰白”“黄澄澄”从视觉写磨出的面粉、玉米粉的颜色,“汩汩地冒出来”“筛落”则写出石磨不断地磨出粉时的情状,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景,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示例四:用“转”“开动”“冒”“筛落”等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如有其他角度,分析合理也可以。) 4.文中“祖母的灵魂”蕴含着祖母勤劳朴实、承担家庭的责任、对生命的豁达、对苦难的隐忍等优秀品格与精神,这些都是她对子孙们最好的教育,将对子孙们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解析】 1.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结合“八月是稻谷的收获季。在祖母忙完早饭后,还常常需要一大早就准备好一大锅面条汤和一锅白米干饭。她一肩挑担双肩背篓,把饭食送到田间。在农忙大舞台上,她很能胜任一人二角”可概括:祖母在农忙季节做饭送饭。(2)结合“祖母便开始了下一个节目了。她会去离家最近比较豁亮的山嘴上,拣一个很好的位置,抖抖尘土,清清嗓子,登高而呼,而闻者彰啊!那呼喊声必须要拖一个长长的‘喔哟’的尾音。不久,幸福的劳动者们谈笑的声音在不远处的林间渐渐清晰起来”“高腔调是经过些行家苦心琢磨出来的,声音很美,但味道却远不及祖母的好”可概括:祖母登高喊帮工吃饭,喊声比行家的高腔调还有味道。(3)结合“不用说。那时节我也可以喝酒了——喝一小杯用红高粱杆泡出的红艳艳的烧酒,祖母笑盈盈的,脸上泛着红光,像喝了酒”可概括:祖母笑盈盈地看着“我”喝酒。 2. 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1)结构作用。“祖母坟前的小树恐怕已团团如盖了”与第①段“祖母下葬后,祖父在她坟茔前种了一棵小树。他说,祖母的灵魂会福荫子孙的”相呼应,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2)内容作用。“如今祖母坟前的小树恐怕已团团如盖了”写祖母离世很久了,“这个季节,陪伴她老人家的野枇杷树也早已绿荫蒙蒙,离离成缀了吧”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 3.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思路:角度,效果,感情或人物形象。(1)修辞角度。结合“转起圈来”“开动起来”“冒出来”可知,句式比较相似,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几个词都是动词,都展现了动态的画面,既有动作,又有声音,画面感极强,生动写出了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结合第五段“祖母辛劳的时光在这两口石磨间流转”可知,借场面描写,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2)叠词角度。“隆隆隆”“汩汩”“黄澄澄”都是叠词,着三个叠词从声音、颜色角度描写了大石磨磨面的场景,极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富有生活气息,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3)感官角度。“隆隆隆”从听觉写大石磨转动的声音,“灰白”“黄澄澄”从视觉写磨出的面粉、玉米粉的颜色,“汩汩地冒出来”“筛落”则写出石磨不断地磨出粉时的情状,是视觉感知,这里从不同感官角度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景,丰富而具体,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4)动词角度。“转”“开动”“冒”“筛落”都是动词,生动而完整的描绘了大石磨磨面的整个过程,写出了祖母对这个工作的熟练,技巧的娴熟,这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用大石磨磨面时热闹的劳动场面,也从侧面写出了祖母的勤劳。 4.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1)祖母的灵魂。结合文章第三到第六段可知,这里具体的描绘了祖母做饭、做农活的场景,一方面写出了祖母做出的饭菜的美味,另一方面突出了祖母的勤劳朴实,承担着家庭的责任,这是祖母灵魂的一面。结合第七段“我想,不识字的祖母那时恐怕是通透了人生的意义了吧,后来,她遭受了一连串不幸的打击:双目失明、全身瘫痪。没有听到她对命运的丝毫抱怨,那可是瘫痪在床整整三年!”可知,当祖母饱受生活的打击时,没有埋怨,而是乐观积极的面对,看出祖母灵魂中的对生命的豁达、对苦难的隐忍等优秀品格与精神。祖母的灵魂是勤劳朴实的,是具有家庭责任感的,是乐观豁达的,是能够隐忍苦难的,是美丽的、高尚的灵魂。(2)福荫子孙。指给子孙带去福气和庇护。祖母用她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自己的品格,而这些言行对子孙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是她对子孙们最好的教育,同时将对子孙们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凡是”可否删去?为什么?

4.阅读第④段,说说“逆温层”形成的原因。

5.请用选文中的知识解释白居易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涉及的物候现象。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读书时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恒心,还需注重效率和质量,要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书中内容,联系学习或生活,谈谈你通过阅读解决了怎样的实际问题。(100字左右)

《傅雷家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答案

傅雷的第二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            而悔恨,也不因           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历时三年写成的。文段中空缺处应填写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子衿》)

(2)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劳动人民,即使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6)太阳东升西落皆有诗意。它在白居易的记忆里生机盎然:“日出江花红胜火”;它在王维的眼中格外苍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它使李白送别友人更添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送友人》中的诗句填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