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传统中,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是谦称,“家母”是敬称。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C. 古人常以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情感,如欧阳修自号醉翁,苏轼号东坡居士。
D. 诗句“千里共婵娟”“呼作白玉盘”中“婵娟”“玉盘”都是月亮的别称。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 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 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 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 《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原创)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常用“婵娟”代指月亮;“须眉”代指男子,“巾帼”代指女子。
B.“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端午节。
C.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
D.我国古代文学中,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八十岁被称为“古稀”。
(原创)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指降职远调的人。
B.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有扫墓、祭祖、放风筝、踏青的习俗。
C.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
D.古代科举考试中的院试三年考两次,是由中央特派官员主考,通过者称“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