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傅说于版筑之间        (2)于虑

(3)至于                  (4)得反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3.(甲)文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1.(1)选拔、任用 (2)同“横”,梗塞、不顺 (3)边境(边远的地方) (4)最终(终于,最后) 2.(1)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3.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尊定了坚实基础。 4.“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举:选拔,任用。 (2)句意:思虑阻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3)句意:到达了边境。鄙:边境。 (4)句意:最后得以返回国家。卒:最终。 2.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句中“征”意思是“征验,征兆”,“色”意思是“颜面,面色”,“发”意思是“流露,显露”,“喻”意思是“知晓,明白”。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一句中“内外”指的是朝廷内外,“过”意思是“过错”,“是以”意思是“因此”。 据此翻译。 3.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内容安排。文中一开头列举六人的事例,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是艰苦的环境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这样安排意在以事实来证明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定先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砺。这些事实直接证明了“生与忧患”的观点,说明忧患能使人生存发展。 4.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题干要求结合甲乙两文一起分析。首先,从乙文“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可知宋昭君身边奉承拍马屁的人太多,即“谄谀者众”。结合甲文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可知若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国内需有“法家拂士”,国外需有“敌国外患”,而宋昭君仅有“敌国外患”,却无“法家拂士”,甚至是“谄谀者众”。这就是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_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茅盾《白杨礼赞》)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⑤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⑦杜牧的《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小见大,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

⑧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爱国热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⑨晏殊《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⑩不同的风景总能触发诗人不同的感受。曹植被贬贫困的海边,目睹百姓流离之景,对家园荒芜咏叹“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杜甫面对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悲叹“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吴均流连于富春山水,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感受了人间的真情、母爱的可贵;我们领略了山水的魅力、名胜的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________

(2)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________

 

查看答案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明的雨》《藤野先生》《苏州园林》的作者分别是汪曾祺、鲁迅、叶圣陶。

B.抒情散文《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C.《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周亚夫军细柳》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里的市场人来人往luò yì bù jué,各个省份的特色美食yī yīng jù quán,很像小时候妈妈牵着我一起逛菜市场的场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