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不乏痴心的人。你或者就是一个痴情于某种事、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不乏痴心的人。你或者就是一个痴情于某种事、某种景、某种物品的人吧;你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吧。

请以“      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范文: 书痴 它随着我的成长不断更新,可从未离开。漫漫长路有它的陪伴,不仅人生的高度会被拔高,更可贵的是还多了一份厚重感。 从牙牙学语,它便来到我的身边,与我为邻。我渴望一个梦幻王国,它为我绘出了整个童话世界。在这个神秘的世界里我有幸认识了善良纯洁的白雪公主,天真可爱的小红帽,美丽勤劳的灰姑娘……这也开启了我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最初记忆的大门。于是我渴望着,在我的世界里就是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也被装人了一些沉甸甸的东西,那是我对世界最初的感知,而它便是我的启蒙老师。 当我蜕去一身稚嫩,当理想王国受到残酷现实的冲击,在十字路口的我不知该何去何从时,还好它在,让我看到漆黑的夜空划出的一道光亮。越来越觉得路走得越多,碰到的荆棘就越多,要走的每段路都不可避免地出汗、流泪。汗水随着泪水蒸发掉后,它告诉我这样的经历才有可能使生活变得有价值,至少“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再向前走,告别了青涩的青春,离开了温暖的象牙塔,给我另一方舞台——校园。看着陌生的环境甚至陌生的自己,突然害怕了旋转,而它依旧在,愿意为我指点迷津,愿意给我一个推力。它帮助这时的我再实现一次蜕变,再认清前方应该走的路。我们都希望在最好的年华为成功而奋斗为理想而付出,但脱离“成功同心圆”的旋转等于脱离轨道的列车,再怎么努力只能离成功越来越远,它告诉我不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追逐成功,哪怕意外地成功了也未必是自己想要的最好的自己,因为刻意追逐成功便早已丢了最好的自己。 是的,书籍是我的好邻居,我愿与它一生为邻。小时候,它是《格林童话》,教我识别真善美;长大后,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坚定内心的追求;现在,它是《做最好的自己》,让我看清前方的路。 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会让我变得更加成熟睿智。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充完整题目,然后再进行写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痴”意思是“深深地迷恋”。细细咀嚼,它给我们界定了“痴迷”的语域:迷恋,而且是程度非常深——深深地喜欢,为之迷,为之狂,为之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执着其里,陶然忘我。这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欢、兴趣可比的。因此无论填写对什么的痴迷,都要在行文中体现出“迷”“痴”的程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结束青春期的那一刻

①我有个朋友,相当爱旅行,曾在国外读书时背包走欧洲,提前预订最便宜的机票,换机时在机场过夜,入住青年旅馆。她毕业回国后,工作之余仍然保持背包客的旅行习惯。某次去东南亚时,她住的旅馆在喧闹的市场内,深夜回旅馆时要路过人满为患的街道。那些人见到外国单身女游客,兴奋地吹着口哨,拥至她身边。她跌跌撞撞地回到了旅馆,决定以后再也不住这么廉价和地段不好的旅馆。就在那一刻,她想:自己漫长的青春期终于结束了。

②她告诉我这个故事后,我立刻回想自己的青春期是何时结束的。在我身上好像没有出现过这种明显的“终于结束了”的时刻——难道我的青春期仍未结束?我揽镜自照,告诫自己做人要诚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青春期的结束期就是最激烈的“断奶”期,毕竟婴孩时懵懂无知,虽哭喊得厉害,心理上的激荡却必定不如青春期结束时来得猛烈。

③那我的青春期到底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细细想来,若真有那么一刻,应该是在我阅读《傅雷家书》的时候,书中是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上百封家信。在读书前,我听无数人推介过此书,说好得不得了。我初读时却满是怀疑,不就是本家长里短的书信集嘛。

④书中的确是一些生活里的琐事。傅聪性急,傅雷教他如何与人相处,告诫他说话一定要注意态度、语气、姿势、声音大小,不然你本好意,对方却因你态度不佳而生反感,岂不浪费;傅聪与女友分手,伤心欲绝,傅雷也写信劝慰:“单单执着于当年一段美妙的梦境,希望这梦境将来会成为现实,那么我警告你,你可能会遇到悲剧的……歌德的太太克里斯丁纳是一个极庸俗的女子,但歌德的艺术成就是靠了和平宁静的夫妻生活促成的。过去的罗曼史让它成为我们一个美丽的回忆,作为一个终生怀念的梦,我认为这是最明哲的办法。老是自苦只会消耗自己的精力,对谁都没有裨益。”

⑤读书过半,我觉得傅家的家教真好,父亲细腻地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和世界相处。当时我不知道,在读到后半部分时,我的青春期就要结束了。书中傅聪出国留学,怀揣远大理想,有时疏于给父母写信,傅雷写信责怪:“你若同情天下人,何不从自己的父母开始呢?”

⑥正是在这句话中,我结束了自己的青春期。人长大是从和解开始,我先和父母和解。这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并非真理。我暗自揣测,每个人在青春期结束时都要学习和解。青春期之前,你是你,世界是世界,你的快乐和悲伤与世界无关,而青春期结束之后,你会学着与世界相处。

⑦当时我刚大学毕业,住在广州为工作与感情焦虑,整日不出房门。我住在员村二横路的“握手楼”里,电话信号不好。某日打电话回家,妈妈问为什么上午打不通我的电话,最近在做什么?我一时哽咽说不出话来,自己苦恼颇多,不知如何开口,只问她最近如何,家里是否还好,说着说着我的语调渐变,鼻塞严重,声音嗡嗡,我努力克制着不哭。我妈像是听出我的声音不对,便假意问我是不是感冒了,我顺水推舟说是的,不让彼此因为哭泣而尴尬。她着急地叮嘱我记得吃药打针,最后匆匆挂了电话。我想她是听不得我痛苦,所以干脆屏蔽掉我的信息。

⑧挂了电话后,我独自在房内为自己让千里之外的父母徒添苦恼感到羞愧。我想那就是我青春期结束的时刻。这一刻,青春期无声“断奶”。与任何人一样,青春期结束后,我不再住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开始在世界上寻找自己的位置。

⑨有人说青春是一笔财富,它意味着你拥有最无忧无虑的时节。我不这么看。我觉得青春像一种残疾,你对世界无能为力,而世界对你也残酷不堪。我并不清楚青春期过后人会遭遇什么,只是想着在“断奶”的那一刻所体会到的阵痛、遗憾和收获,大概会出现在每一个人身上。

⑩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觉得:太好了,它终于过去了。

1.说说文章题目“结束青春期的那一刻”的作用。

2.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各指什么?

(1)就在那一刻,她想:自己漫长的青春期终于结束了。

(2)这一刻,青春期无声“断奶”。

3.请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青春期的结束期就是最激烈的“断奶”期,毕竟婴孩时懵懂无知,虽哭喊得厉害,心理上的激荡却必定不如青春期结束时来得猛烈。

4.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5.请你写出青春期发生的最难忘的经历。(不少于80字)

 

查看答案

蜚声中外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小说的主人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查看答案

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名著?信中的“我”对“你”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中国的很多节日都离不开吃?

王维钧

①提起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似乎永远离不开吃这个话题。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在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我们都能找到一个代表性的食物,这不由得让人认为,中国的节日就是舌尖上的节日。而事实上,这种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息息相关,概括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华民族对“食文化”的推崇;二则是中华文化对“实用性”的推崇。

②首先谈谈中华民族对“食文化”的推崇。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吃是天大的事情。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后被演绎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一般的老百姓而言,后两者似乎遥不可及,因此只能做好前面两件事。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吃饱吃好则是“齐家”重要的一环。

③中国人有很强的团圆情结。节日期间的饮食活动,是展示团圆情结的主要方式之一。聚餐时一般喜欢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圆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桌子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情感交流的媒介。人们相互敬酒、相互夹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相互尊重、礼证的美德。

④接下来要说的是中华文化对“实用性”的推崇。只有在节日里,精心烹饪的食物才是主角。从先秦开始,中国的饭菜结构就是以谷物为主。其中饭是主食,而菜的作用是下饭,即助饭下咽。之所以需要菜助饭下咽,是因为主食单调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将它吃下去。这样的饭菜结构便使中国烹饪的首要目标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不断地翻新花色。但是,这种精心的烹饪并非是每一天都有的,一方面是因为食物长久以来较匮乏,直到明清时期马铃薯、番薯得到大规模种植后,人们的温饱问题才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人手不够,当时生产力不高,导致需要下地劳作的人很多。因此把精心烹饪食物放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就显得非常自然。在节日里,每家每户都休养生息,准备一桌好吃的饭菜来犒劳为家庭辛勤劳作的人们。

⑤节日里的食物有特殊含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与节气时令、气候变化有关。在这些节日,食物进补以及药膳进补被看成是有效且低成本的保健手段。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相信在春节饮椒柏酒和屠苏酒,可以用来预防时疫;同时还吃由葱、蒜等辛辣蔬菜组合而成的五辛盘,用于预防流感。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俗,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月是恶周,喝雄黄酒可以辟邪、除疫。重阳节喝茱萸酒可以起到御寒的效果。

⑥同时,很多传统节日也是祭祀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将特色的食物作为贡品祭祀给神灵,表达虔诚的心情;而剩下的食物,则让全家人分享。由于祭品往往都是平时吃不到的,所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往往可以大饱口福。比如月饼最初用于祭祀月亮,后来渐渐成为中秋的传统食品。

⑦一种文化的出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最初表现,中国的节日饮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在这片中华大地上生活方式的表现。传统节日通过杯盏碰撞出我们对团圆的向往,通过食物激活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为什么“中国的很多节日都离不开吃”。

2.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下面这则材料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简述理由。

现在,人们常把农历时十二月称为“腊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与岁时之祭祀有关。古代把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作“腊”。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至今过年民谚里还有“二十六,去割肉”的说法,肉其实最初都是联子祭祀声明的,后来渐渐变成了节日必备的菜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竞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矣,仓皇投卷,竞得中试,状元及第。

(选自《罗伦还镯》,有删改)

注:①孝廉:“举人”的别称。②给:充足。③赍:以物送人。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孝廉赴会试

(2)竞至其家 

(3)夫疑妻有私

(4)急行

2.下列选项中,与“仆于途中拾一金镯”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

(2)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4.结合罗伦的言行,简要分析他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