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负面效应。“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
A.在社会上,文盲的地位比非文盲的地位有时还要高
B.学会做人,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其他都不重要
C.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的人生目标
D.学习思想品德学科远远比学习其他学科更重要
2011年5月19日,重庆某地6名小学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到河中游泳遭遇险情,路经此地的中学生在救起其中一人后,与其他五人一起溺水身亡。这一事件警示我们( )
A.不能进行游泳等危险的活动 B.要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C.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D.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14岁至16岁是非常危险的“犯罪年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预防违法犯罪( )
①社会应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②家庭和学校要尽到对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的职责
③未成年人自己要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
④国家要对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一律进行刑事处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假设一天下午放学后,在回家的小路上,突然从一幢建筑后面窜出两个男青年,两人手持利刀,身材魁梧,威胁你交出身上的钱,这时你不会 ( )
A.与之搏斗,坚决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B.先假装害怕,让对方放松警惕后,伺机逃跑
C.先把钱交出来,记住对方特征,待脱离危险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D.大声喊“抓坏人”,把对方吓跑
山西省某市四名未成年人因没钱上网玩游戏,短短九天时间持刀抢走他人钱物共计1万多元。当地人民法院对其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据刑法判处四人有期徒刑。据此回答问题:
1.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此案,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在生活中,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当受到非法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
①寻找机会,用更严厉的手段进行报复
②向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
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宽容忍让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强化了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保护责任。作为未成年人,我们( )
①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③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④面对违法犯罪,要见义勇为,敢于牺牲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