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材料一:我国东部某市和西部民族地区某市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东部 |
6000 |
8000 |
9800 |
11000 |
西部 |
3000 |
4000 |
5800 |
6000 |
材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加。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0: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
(1)上述信息反应了什么?(2分)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8分)【歌词赏析】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相扶风雨中,危难见真情。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你我一家人,爱才那样深……歌曲《一家人》在新疆“7.5”事件后,在全国迅速传唱。
(1)品读《一家人》歌词,谈谈我国当前已经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2分)
(2)请从地位和作用两方面简要评价这一制度。(3分)
【活动参与】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展开讨论……
小明: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小杰:维护民族团结也就是要尊重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3)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维护民族团结应该怎样做?(3分)
(6分)材料一: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法制宣传日,隆重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其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材料二: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网络反腐”、“微博反腐”对于反腐倡廉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有关调查统计,69%的网友认同“网络问政”,认为这种平等、互动、快捷的交流方式已成为百姓反映民意的有效方式。网民以留言、跟帖、博客、微博等方式参政议政,“网络问政”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亮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基本方略?其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2分)
(2)现在百姓参政议政、反映民意的渠道越来越多了,你知道这是国家在保障我们哪一项政治权利吗?除了在网上留言外,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这一权利?网民参与政治生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4分)
(15分)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方面我国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个体、私营经济的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个体、私私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3/4。另一方面,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由原来的78%下降到26%,而非公有制经济0.2%上升到38%。
材料二:某中学九年级学生楠楠利用暑假深入部分社区、村庄,就某些社会成员的收入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绘制表格如下:
姓名 |
职业 |
收入来源 |
洪春 |
厂长 |
靠管理获得职务津贴 |
林夏 |
技师 |
靠开发电脑软件获取薪水 |
王秋 |
待业 |
靠投资股市获取股息 |
李冬 |
国有企业职工 |
靠工资 |
(1)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经济制度?(4分)
(2)材料一中,公有制经济的比例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扩大,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乃至影响到社会性质的变化呢?(3分)
(3)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从企业规模上看,绝大多数仍属于小打小闹;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原料加工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从产品质量上看,也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现象。那还要不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理由是什么?(3分)
(4)材料二表格中四位社会人员的收入分别是凭借什么生产要素获得的?(依次说明)(2分)
(5)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正在完善怎样的分配制度?在分配中,我国应注意什么问题?(3分)
(9分)材料一:近来,“中国式剩宴”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据统计,我国每年仅餐饮业倒掉的食物相当于大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目前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
材料二:2013年全国两会,是中国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新起点。近五年,中国的民生成绩单亮点频现。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民生领域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公共服务领域欠账不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还没抖搂清楚,“养老难、入托难、出行难”又摆在面前。
(1)请联系我国实际,简要说明材料一中杜绝“中国式剩宴”的理由。(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我国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其解决途径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中的民生问题,你认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政府采取了许多的惠民措施和行动。那么,各地政府确定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工作成败的标准是什么?(4分)
201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27周年。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 )
①保障民族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②有利于民族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