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学习与实践:(14分) 材料一:《南沙区行政区划图》:A.科技创新产业园区 B....

学习与实践:14分

材料一:《南沙区行政区划图》:A.科技创新产业园区  B.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区  

C.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2012年9月16日国务院审议批准了《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位于广州市南端,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基础坚实,发展潜力巨大,辐射带动范围广阔,与港澳合作紧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南沙新区将打造成为“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深化粤港澳合作,引领珠三角转型发展,探索科学发展新模式,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

活动设计:当国务院对南沙发展的定位确立以后,某校初三学生5人在老师带领下,利用暑期进行南沙实地调查,探析南沙 “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的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活动任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解决社会生活问题。

1结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四课知识,你认为南沙新区建设必须实施 

                        战略和②                               战略。

2联系南沙自然条件,整合调查资源,请从①和②两个角度知识简要分析南沙未来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3某国媒体曾这样赞美说:“南沙将成为中国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如何加强

美丽的南沙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向政府提几点合理化建议至少3点

 

(1)①可持续发展战略战略和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分) (2) 提示:要求结合“发展战略”,分析“科学性”;符合题意都可酌情给分 ①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国情,我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南沙生态环境良好,建设南沙新区,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新南沙。所以,南沙建设规划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是科学的。(3分) ②我国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南沙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南沙新区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南沙必须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南沙发展规划体现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要求,是科学的。(3分) 加分:科学性分析独到有见解,可酌情加1-2分。 (3)①南沙建设要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②南沙建设应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南沙建设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④南沙建设要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⑤南沙要加强技术改造更新,节能减排,严控污染源。 ⑥南沙建设要加强科学规划,搞好城市建设功能区规划。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南沙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现状,结合课本知识,即可知道南沙新区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战略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南沙未来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主要由两点来分析。一是结合我国当前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国情,联系南沙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我国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南沙新区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3)作为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向群众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共同保护南沙的生态环境;实施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严控污染源;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等。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战略战略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13分)

材料:2013年6月8日,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课题组在北京举办我国首部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发布会,第一次提出“拐点一代”的时代论断。书中指出,“刘易斯拐点”、“老龄化拐点”、“城镇化拐点”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三大拐点。其中,“刘易斯拐点”预示着中国将由生产型社会化向教育型社会化转变。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意味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逐渐消失,支撑我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的丰富劳动力开始变得稀缺。对劳动者知识技能要求的提高,导致青年所必须的学习期限延长,参加工作的时点推后。广大青年将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型社会化熏陶,较晚地体验社会责任感,具有普遍的乌托邦倾向,形成自己价值观的机会多。

思考:

(1请你结合材料概述“刘易斯拐点”的社会特点。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代青年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之际如何应对?

 

查看答案

某中学初三1班进行“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题复习,老师指导同学们根据主题词收集和筛选时政材料,梳理和整合考点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请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13分

理解以下主题词与时政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代表主题词序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最合适的位置上,每个序号只填1次。                                  

①技术创新,科技引领           ②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节约美德,薪火相传           ④国情出发,法制约束

 

 

                       

  主题词

1

近年来,中国先后推行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和全民科技行动,国家科技部致力于节能科技创新,攻克了可再生能源与石化燃料高效清洁利用技术难关,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节能技术,在煤燃烧、煤气化、太阳能电池、生物催化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基础研究成果。

 

 

2

2013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国内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全国很多城市社区举行“例行节约,让我们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公益活动,成千上万名义务宣传员走上街头向人们发放“节约”倡议书,呼吁市民弘扬传统美德,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3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不足。专家呼吁,要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以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

 

(2)请分别分析上述时政材料中各举措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根据具体情境回答问题:(10分)

背景: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的多次会议强调,要破除垄断藩篱,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刘爱同学的谈话打消了舅舅的顾虑,坚定了舅舅回国发展的决心。她的讲话内容主要结合初三《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为她设计一个讲话提纲。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简要回答。(10分)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在报告中,“改革”是最滚烫、最高频的词。他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堪称历年之最。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针对“改革”的表述,甚至有一种悲壮色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籓篱”。他向全体国民承诺,下定决心自我革命,不惜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根本利益,坚决将改革推向深水区。公开资料显示,这是李克强总理第三次在讲话中提及“壮士断腕”。 请思考回答:

(1)李克强总理向全体国民承诺,下定决心自我革命。针对“改革”的表述,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籓篱”。这说明了什么?

(2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之多,集中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请结合所学课文知识简要谈谈改革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    )的要求。

①民主法治    ②公平正义   ③ 安定有序    ④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