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2011年2月27日上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中国政府...

2011年2月27日上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这已经是温总理第三次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1)广大网友向总理提问题、提建议,以如此高的热情关注“两会”、关注政府工作, 这是在行使什么权利?(1分)公民行使这些权利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4分)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离不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那么,我们行使监督权时就注意什么?5分

 

(1)行使监督权;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 ②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 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2)注意问题: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①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②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所以广大网友向总理提问题、提建议,以如此高的热情关注“两会”、关注政府工作,这是在行驶监督权;行使监督权的途径: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②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离不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但我们作为公民,不能滥用权利,在行驶监督权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考点: (1)本问考查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 (2)本问考查公民行驶监督权应注意的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温家宝来到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他说,住房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刚性需求。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低收入居民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1)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了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分)

(2)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什么?(1分)为什么?(6分)

 

查看答案

2013年10月25日,由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以下简称“支洽会”在万州举行。 “支洽会”已连续在万州成功举办八届,成为库区各区县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发达地区尤其是对口支援省区市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重庆各区县充分发挥三峡对口支援优势,利用多种渠道,积极主动与对口支援省市开展经贸合作,积极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本届“支洽会”期间又签约项目43个,协议总投资406.6亿元。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支洽会”的举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哪一根本原则?(2分)

(2)请列举一下,国家为实现这一原则,实施了哪些具体举措?(至少举出三例)(3分)

 

查看答案

下面的内容形象地概括了我国农村的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七沟八梁一面坡,农民住在草窝窝豌豆红薯度苦日无电无路打黑摸儿童有眼难识字,村里光棍聚成坨。

今天:绿草如阴树满坡,田闽地头是林果;层层新房排排建,村民争听科技课;干部齐心奔小康,共创文明新生活。

明天吃油穿绸住高楼,农民也要踢足球手机打到华盛顿,驾着小车外国游英明领导铺新路,幸福美景织锦绣。

请回答

(1)农村昨天”“今天的对比,说明了什么?(2分)

(2)为了农村明天更美好,你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贡献一份力量,请你说一说你准备将来如何为家乡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4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小强的母亲说“一提起零花钱,我心里就隐隐作痛。自己的家庭一直不是很富裕,尽管平时总是教育儿子要节俭,但儿子却总是喜欢与同学攀比,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几次偷拿家里的钱。”

材料二初中生用零花钱“摆阔”请客,一桌竟然花了1200元。

1)请指出材料一中“儿子”的不正确行为。(要求:请写出三种,语句完整。)(3分)

2)结合材料,谈谈应怎样使用零花钱?(3分)

3)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6分)

 

查看答案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人们至今难忘,北京“鸟巢”“千缶同击迎贵宾”、“宏伟历史画卷展文明”、“活字印刷”表演、三个“和”字的出现等等,诠释了五千年中华文明。

阅读本材料请回答

1)对我国的中华文明用成语来概括一下。(2分)

2)谈一谈你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