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引进外来文化辩
某校九年级(2)班举行以“是否应该学习和引进外来文化”为题的辩论会。正方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引进外来文化。”反方的观点是:“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不能学习和引进外来文化。”
(1)如果你是正方的辩手,你准备从哪些角度阐述你的观点?
(2)如果你是反方的辩手,你准备从哪些角度阐述你的观点?
(3)如果你是辩论会的主持人,你准备怎样作最后的总结陈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3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为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立足当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红星中学九(12)班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开展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校园宣传]首先,为宣传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开展了主题为“伟大的变革,辉煌的成就”的校园宣传活动。班级首先进行优秀活动方案评选。
(1)你认为一份优秀的活动方案设计需要符合哪些方面的要求?(4分)
[微电影制作]同学们深深感到:35年后的今天,我国离全面小康社会的梦想更近了。他们访问班里一位同学家,以三十多年变迁为主线创作了一部微电影。在微电影的结尾,小导演要求同学们各用一两句话描绘心目中的全面小康梦。
(2)说出你心目中的全面小康梦。(4分)
[微信一下]校团委邀请了某高校国际关系课的教授给同学们举办了一场《大国声音》的专题报告会。以下是报告中的一段话:一年来,中俄领导人保持着良好与密切的互动,两国合作不断拓展与深化。新领导层也在积极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重大倡议,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为构建周边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撑。
(3)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选取两个角度微信一下。4分)
材料一:三个甲午年,三个不同的“中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惨败的中国进一步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中国综合国力逐步跃居世界前列。2014年,又逢甲午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据悉,你校正在准备组织“反思历史,开创未来”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三个甲午年,三个不同的“中国”!请你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4分)
(2)请你谈谈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主要目的。(4分)
(3)“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网上签名留言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写下你的留言。(2分)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经·大稚·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十七大报告指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至少4方面)?(4分)
(2)请从(1)的答案中任选一个观点谈谈你的认识。(6分)
材料一: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材料二: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他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启示我们应加强什么建设?(2分)
(2)材料二中“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这么说?(4分)
(3)结合材料谈谈怎样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3分)
“小孝治家,大孝治国”,“孝”是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孝”更多强调个人对家庭对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服从;今天我们讲“孝”,则更多赋予了主动孝敬父母、自觉报效祖国的内涵。“孝”的演变说明( )
A.封建的传统道德已不适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B.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品质
C.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全盘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