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个活泼可爱孩子,进入中学后,学习科目增多了,忙乱极了。上课时,经常自个儿摸这摸那,老师讲到哪儿都不知道。晚上在家复习功课时,心里总是在惦记着电视里的精彩节目。做作业时,一遇到难题 ,就马上去问别人。遇到那科要考试,才匆忙把课本拿起来翻这页看看,翻那页看看,忙到晚上十一点多,也理不出头绪来。因而,学习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小王也知道这样不好, 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在学习上有 哪些坏习惯?(6分)
(2)请你为小王出谋献策,要怎么样做才能克服这些坏习惯?(6分)
某校七年级(1)班的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学习”这一课时,利用课余时间,就初中生厌学、辍学原因展开调查:
资料一:部分学生退学不是因为家里贫穷而是由于家长的不支持。一些学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看问题也只顾眼前利益而抛开了长远的利益。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是在乱扔钱,而且好处也得不到,还不如回家种田或外出打打工,可以赚些钱。
资料二:部分学生厌学是因为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一部分学生也曾经努力过,但由于认识、动机、意志状况等因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从而将兴趣转移到电子游戏等地方,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1)请你就所学的该单元知识,对不支持求学的家长进行劝说。(6分)
(2)根据资料二中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只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取得好成绩。请你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
(3)课题小组通过调查发现,班级中不善学习不会学习的情况比较突出。为此,他们在黑板报“学会学习”一栏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学习不只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上观点体现怎样的学习方式? (2分)
材料一:《后汉书》中记载:“共舆而驰,同舟共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淮南子》中也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些古语都表明团结就是力量,要发挥集体的作用。
材料二: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这句看起来刺眼的话,却提醒每一个中国人要增强团结意识。
根据材料,请你回答:
(1)你是如何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的?(6分)
(2)发挥集体力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分)
英特尔公司创办人之一安迪•葛洛夫先生曾说过:“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十倍速’高速发展,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这告诉我们,只有学习才能( )
A.提高品德修养 B.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C.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可 D.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郑板桥的这段话启示我们( )
A.端正学习态度非常重要
B.要讲究学习方法,带着疑问去学
C.不懂就问,无须动脑
D.不管什么书,读多了就能变聪明
下面的漫画主要告诉我们( )
A.知识经济时代,只要学得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B.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要服从家长的安排就行了
C.进入中学阶段后,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习
D.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