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一名学生因缺课迟到,被老师批评后用热水泼向老师面部,造成该教师面部烫伤。对于这名学生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应该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②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遵守学校纪律
③尊重他人,践行正义
④换位思考,礼貌待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分)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我国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材料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先后出访东南亚时倡议筹建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关系营造良好的周边发展环境,增强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发言权,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截止2015年4月15日,有57个来自欧洲、中东、非洲及亚洲的国家确定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材料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沿海地区实施的“大进大出”发展战略,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30多年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重,“大进大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所谓“优进”,就是有选择地进口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所谓“优出”,就是出口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知识阐述我国倡议设立亚投行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怎样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1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城乡、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扶贫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全国共有6亿多人脱贫。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人,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材料二:自2014年起,我国将10月17日设立为国家扶贫日,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扶贫目标是: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以上,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
(1)上述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____________的要求。
(2)结合材料一,运用“共建和谐社会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12分)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 — 2014年广州灰霾天气变化情况
注:PM2.5是产生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2014年广州PM2.5年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40倍,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材料二:广州PM2.5来源究竟如何?经过一年多的手工检测和在线质谱仪分析,近日广州市环保局发布了《广州地区PM2.5来源解析及削减控制措施》,这是比较权威的首张广州PM2.5“图谱”,排在前四位的来源是工业源(32.1%)、机动车尾气(21.7%)、扬尘(10.4%)和生活面源(8.6%)。(说明:源解析就是要弄清PM2.5的排放源,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污染治理工作。)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请你就进一步降低广州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提出合理建议。
(12分)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和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亮点很多:
一、明晰职责。明确规定了政府要依法履行环保职责,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总责、对环境监管执法负领导责任。对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8种具体行为实现严厉追责,严重的或需要引咎辞职。二、公众参与。规定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如明确公众的环境权,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三、刑事责任。鼓励社会组织、公民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和民事诉讼,对涉嫌环境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依法履行环保职责,这体现____________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新环保法体现了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请联系材料加以说明。
(10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7周年,香港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社会经济政治大局稳定,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发展。但是香港社会还有一些人没有完全适应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特别是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基本法有模糊认识、片面理解甚至否定。因此,必须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宗旨出发,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把“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继续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