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宰相夜间在家处理公务,点朝廷供应的蜡烛。夜深公务理毕,到私人读书时间,则吹灭朝廷所供蜡烛,转而点用私家蜡烛。妻曰:夜深人息,何必如此,又没人看见。此公答:君子当 也,人此一生,所作所为,不为做给别人看,是为对自己有所要求有个交代。( )
A、惜时B、重义C、勤俭 D、慎独
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约束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来保证对它的遵守;法律也依靠公民的自觉维护和遵守,但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表明( )
A、法律和道德表现形式不同 B、法律和道德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C、法律和道德实现方式不同 D、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对面走过来的评论家相遇。这个对歌德有成见的评论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我恰恰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歌德的做法说明( )
A、休闲活动可以解除体力上的疲劳,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B、高雅情趣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C、骄狂、自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D、幽默的生活情趣反映一个人的机智、豁达和乐观
“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是网友对“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一种调侃。这种调侃,折射了一种法治生态环境,那就是把“法不责众”当作从众违法的挡箭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启示( )
①从众心理人人都有,无可厚非
②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③要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
④我们要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法不责众”的观点( )
A、是正确的,因为法律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
B、是错误的,只要违法就必然受到刑法处罚
C、是正确的,因为有的行为不在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
D、是错误的,因为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某初中生回家路上遇到歹徒抢劫他人,就与歹徒展开了搏斗,终因被刺中数刀后身亡。这一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维护正义,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
B、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很难维护正义
C、中学生维护正义,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
D、敢于匡扶正义,是我们良知的体现
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某校八年级(3)围绕“树立责任意识,你我共同参与”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下面是同学们列出的部分调查问题:
①中学生可以采取哪些具体做法来增强责任意识?
②中学生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③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何意义?
④导致中学生缺乏责任意识的因素有哪些?
⑤学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感?
同学们分为三组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第一组调查“是什么”类的问题。第二组调查“为什么”类的问题,第三组调查“怎么做”类的问题。(注:一般情况下“是什么”类的问题包括事物的含义、特征等;“为什么”类的问题包括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影响等;“怎么做”类的问题包括对待事物的举措、行动等)。
(1)请填写各组应调查问题的序号。(3分)
第一组调查:____________第二组调查:____________第三组调查:____________
在调查中,同学们收集到下列信息:
陈晓明,东台市新街镇双洋村人,家境优厚的他,大学毕业后,放弃已经找好的工作,到贵州省最偏远、最贫苦地方支教,并最终决定终生留教当地。他自创“三语教学法”,使学生成绩提高明显;他与村民多次从山下(一趟往返要两天两夜)运水泥浇场地,给孩子们带来第一堂篮球课;他自掏腰包,帮助失学、贫困孩子上学。陈晓明扎根云贵高原的事迹引起了强烈反响,因此他也被评为贵州省道德模范、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近日,他又入选“中国好人榜”。以他为原型的电视剧《月亮之恋》,不久将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2)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陈晓明的先进事迹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
树立责任意识重在行动。小红同学通过这次活动深有感触,暗下决心,努力培养责任感。
(3)请你为她出几点建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