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
材料一:我国拥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占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四分之一左右。中国658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缺水。
材料二: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等十条意见,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推进,落实各方责任,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述我国水资源现状。
(2)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漫画反映问题及危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10分)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长期坚持的价值追求。“隆礼重法”、“富国强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和为贵”、“敬业乐群”、“言必信,行必果”、“守望相助”等古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少共通性,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日中国,“到此一游”触动的深刻反思,“扶起老人”引发的热烈讨论,无不折射国人对道德良知的珍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只有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为什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我国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12分)生命非儿戏,青春需援手……
2014年11月30日,19岁少年小曾微博直播自杀的经过,吸引了很多人围观。有网友劝慰、报警,有网友嘲笑、不屑。小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不想死,但已无力回天。他死后,数以万计的网友表示惋惜,曾嘲讽他的人态度反转,但道歉已经晚了。
不少人认为是网络围观的语言暴力将这个彷徨的少年推向死亡。对于小曾来说,不再有“下次”的机会;但对千千万万如小曾的少年,下次,请伸以援手,请对他们温柔以待,而不是以娱乐轻率看热闹的方式,断绝一位有自杀念头的少年与世界对话的机会和其对生的最后留恋。我们要敢于匡扶正义、面对他人的求助,我们要伸出友善之手。
(1)请从正义的角度评析网友的行为。
(2)上述事件对我们珍爱生命有何警示。
(12分)经两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中国外交别开生面。
从上海亚信峰会、APEC北京会议,到参加东亚峰会、海牙核安全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进程,积极推动各种地区热点的和平解决。从叙利亚化武海运护航到搜寻马航客机,从抗击埃博拉疫情到为身陷“水荒”的马尔代夫送水,中国为很多急事难事千里驰援。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得到多国呼应……,中国的声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积极反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讲话指出:“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描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形象并分析原因。
(2)面对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中学生应以怎样的态度和观念参与其中。
(12分)无论是“治”国、倡“廉”,还是抗“霾”、建“网”,“法律”都是必要的前提和保障。
材料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法治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群众“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访不信法”,遇事找熟人、走关系等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地方“工闹”“医闹”“拆迁闹剧”等情况比较严重。
(1)材料一体现我国坚持什么治国方略?根据这一方略的基本要求,对图片①、②、③合理排序。(用序号表示)
(2)结合材料二,谈谈干部和群众应如何增强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下列建议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B.立足对外开放,全盘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C.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