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德国的法律规定:6—10岁的孩子要偶尔帮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

材料一:德国的法律规定:6—10岁的孩子要偶尔帮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割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洗鞋子;14—16岁的孩子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的孩子如果父母上班,每周要给家里大扫除一次

材料二:不要把自己应做的劳动活儿转加在母亲和父亲的身上。你要用实际行动尊重父母的劳动和休息,你学习好,爱劳动,就是给父母以欢乐,把这种欢乐奉献给他们吧。不要用任何事使他们伤心。不要让父母把一切好东西都给你享用。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4分)

(2)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一个人成长有什么好处?(6分)

 

(1)现在的孩子应该热爱劳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①参加家务劳动,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能养成勤劳自立的习惯; ②从事家务劳动,可以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能锻炼和增强意志力; ③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点家务,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可以调节大脑机能,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④一般来说,家务劳动能力强的人,生活技能相对较高,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较强,会对生活充满信心,能独立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简单试题,考查学生对乐于劳动、善于劳动的认识。 (1)分析材料,注意是“共同说明”,体现两则材料的共性。材料一,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务活,培养孩子自觉劳动的习惯;材料二,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养成乐于劳动的习惯。共性是热爱劳动,乐于劳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此题可依据教材知识回答,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切身实际来回答,必须设计能力提高、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锻炼等方面。 考点:乐于劳动、善于劳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哈佛大学一些研究人员在对波士顿455名青少年追踪调查多年后发现,爱劳动的孩子比不爱劳动的孩子生活得更愉快更丰富。长大成人后,不爱劳动的孩子与爱劳动的孩子相比,失业率要高15倍,犯罪率要高10倍,精神不健全的比例也高得多。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6分)为什么?(6分)

(2)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分)

 

查看答案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且看下面镜头:

在某市一家酒楼,几名十二三岁的中学生用压岁钱摆阔请客,一桌菜竟花上了上千元,其情景实在令人深思和担忧。

(1)其情景为什么令人深思和担忧?(3分)

(2)如果他们是你的同学,你想对他们说什么?(3分)

 

查看答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给我什么启示?(6分)

 

查看答案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过程中,每个劳动者都应该争做创新型的劳动者,积极技术创新,这是

A、国家对每个劳动者最基本的要求   

B、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C、每个劳动者都能做到的事情       

D、关于人类能否生存的大问题

 

查看答案

现代社会,劳动者不再仅仅被理解为四肢健全、肌肉发达有力的人,而是

①知识化的人                   ②技能化的人          ③富有创造力的人  

④无所不能、创造一切的人        ⑤充满智慧和创造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