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5年1月8日,国家旅游局举办的“美丽中国——2015丝绸之路旅游年”正式开启,我国在国内外举办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与合作项目,旨在沿途播撒中国古老的文明,全方位展示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同时,让国内更多的人辜受交流带来唯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
材料二:2015年3月28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录与行动》。就如何实现丝路旅游愿景,有专家建议,文明旅游是“美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一些国人在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损害国家形象,要加强旅游礼仪文明宣传教育,让礼仪文明成为国人优雅的“名片”,让礼仪之邦的美誉得以传承。
材料三:2015年4月24日,国家旅游局发布首个《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规范》对出游各环节都作出详尽具体的要求,并规定对旅游过程中严重违背社会公德、违反法律规范,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旅游者,将其纳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档案,并被依法追责。小刚同学报名参加了丝路旅行社的出境游活动,看到有关规定疑惑地说“难道玩也不能自由任性吗?”
阅读材料,运用思想品德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开展中外丝路文化交流的意义。(3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要让礼仪文明成为国人优雅“名片”的理由。(4分)
(3)联系材料二、三,请你从公民义务的角度,帮助小刚同学解决疑惑。(5分)
(4)新疆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请你为新疆政府开展礼仪文明教育活动写一句宣传广告语。要求语言简洁,朗朗上口。(2分)
材料一:2014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新疆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新疆进入高铁时代,这将进一步改善新疆各族人民的出行条件,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2011年以来,国家为新疆铁路建设补助资金494亿元,目前已有11个铁路项目纳入《中央“十二五”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
材料二: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应各族群众新期盼,坚定不移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把发展落实到解决区域性共同问题、增进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材料三:2015年1月4日,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一位69岁的南疆农民库尔班江的故事打动了人们的心。一辆摩托车、一面国旗、一颗感恩的心,库尔班江先后到5省区80多地市宣讲“新疆故事”。他保存的写了十多年的50多本日记,记录了党和国家对农民的好政策、家里的大变化,如今放在他自费开设的“农家书屋”供村民观看。每逢重大节日,他都要和家人升国旗。他说:“今天的好生活靠的是党和政府,靠的是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的各族群众……”升国旗、讲故事,这位农民用朴实的言行表达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感激之情。
阅读材料,运用新疆民族团结篇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4分)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强调要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6分)
(3)材料三中南疆这位朴实农民的事迹启示我们,作为新疆的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感恩祖国,讲好“新疆故事”。(4分)
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 )
①提升了公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
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强调要加强国民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国家安全包括( )
①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②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
③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④国家和公民的一切利益不受损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年3月24日,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1 提出推进“绿色化”发展,强调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下列行为属于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是( )
①交通出行倡导使用新能源汽车
②垃圾分类放置,实行废物回收
③飞机飞行使用新能源生物航油
④照明尽量使用价格便宜的白炽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 ①③
2015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迈人关键之年。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城乡养老并轨等一批关乎民生的重大改革方案深入推进。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 )
①将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境界迈进
②意味着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满足自己的期望
③能彻底解决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
④有利于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