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小康”一词源于《诗经》,描述的是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

“小康”一词源于《诗经》,描述的是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内涵更加丰富、更为深化。以下有关小康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总体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B.我国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目标是,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C.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由伟大领袖邓小平最先提出来的

D.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没有消除

 

A 【解析】 试题分析: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目标是,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现阶段,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的发展目标,正在朝着建设全面小康迈进。所以,对有关小康社会的认识,观点B、C、D都是正确的说法,与题不符;观点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本题选择A。 考点:我国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习近平访美,在提到亚太经济问题及中美关系时,他表示:“区域的人民追求和平、稳定与发展。太平洋足够大,足以容下中美两国。”中美两国近年来联系与合作日渐加强,2015年,习近平再次踏上美国访问之旅,西雅图、华盛顿、纽约都留下了他和平的呼声。习近平主席的言行体现了

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②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③称霸世界的雄心

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国防、文化、卫生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因此我们要

A.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B. 引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所有东西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树立忧患意识,有高度的紧迫感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查看答案

2015年9月3日下午,我国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去世,享年101岁。据悉,张震曾参加八年抗战,新中国成立后为祖国的各项事业奔波。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以       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A.为人民服务                   B.爱国主义

C. 奉献精神                     D.勤劳勇敢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我国有关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B.《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马可·波罗游记》把中国描述成一个人间天堂

D.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军事著作的孙武的《孙子兵法》

 

查看答案

材料一:李平放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踩上了香蕉皮,摔了一跤。旁边的同学马上过来搀扶他。

材料二:李平以后在吃水果时,总是想到踩上香蕉皮摔跤的事。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乱扔果皮、垃圾了,而是放在垃圾桶里。

材料三:每每想起自己摔跤时同学们关心的情景,李平就特别感动。渐渐地,他也变得爱关心、帮助别人起来。他为成绩差的同学补课,和文艺委员一道出黑板报,还主动承担了班级里自行车排放管理的任务。

材料四:同学们发现李平变了,变得精神饱满,变得快乐幸福,变得自信乐观起来,学习成绩也更出色了。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列观点,先选择,后回答问题:

A“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上述观点中的              请填序号,1分李平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他的内心一定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2材料一、三共同体现了上述观点中的                   请填序号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怎样去落实这一观点?

3材料四中的李平同学变得自信乐观起来,进入初中后我们青少年应自尊自信,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知识,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至少写出三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