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杨某在进行驾驶证年审时,被告知有多次违章记录未接受处理,经查询,杨某得知自己的驾驶证已被李某套用了2年,李某持有的驾驶证除照片之外其他个人信息均与杨某的一致。期间,李某多次违章均记在杨某名下。同年4月,杨某将李某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原告误工损失1.8万元。下列认识有误的是
A.材料中李某套用驾驶证的行为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
B.公民享有合法权益,不容他人侵犯
C.公民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材料中李某套用驾驶证的行为侵犯了杨某的姓名权
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公布的司法解释: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信息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该司法解释告诉我们
①要文明上网,不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
②法律打击侵犯公民隐私的违法行为
③要形成良好的网络秩序,维护公民合法利益,从而使公民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安全感
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实施已十年之久,曾被指“空洞”“可操作性不强”的《中小学生守则》终于有了新变化!2015年8月27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已正式印发,“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等更具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被增加到守则中。这种规定
A.多此一举,没有多大意义
B.是坚持社会保护的具体表现
C.限制了师生的人身自由
D.有利于维护师生生命健康
2016年春节开学后,我区某中学与在职教师陆续签订了“师德承诺书”。其中承诺“不讽刺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获得学生家长点赞。履行这些承诺有利于维护学生的
①个人隐私权 ②人身自由权 ③生命健康权 ④人格尊严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任性”是近几年火起来的一个网络用语,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缩写。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在微博、微信、QQ等公共空间决不可“任性”。这表明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和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所有网络造谣行为均属于犯罪行为
④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看下图,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强调“依法治国”必须“依宪治国”。这是因为
A.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B.宪法是国家行为的唯一准则
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宪法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