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九年级某班同学对社会焦点问题十分关注,经常从报刊杂志上摘剪所见所闻。下面选出几则...

九年级某班同学对社会焦点问题十分关注,经常从报刊杂志上摘剪所见所闻。下面选出几则予以共享。

见闻一【电子红包】今年电子红包一度风靡,人们纷纷拿起手机抢红包,忙得不亦乐乎。抢到红包欣喜若狂,没抢到闷闷不乐。

1)材料反映的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见闻二【浦江搜救】20162月,浦江3个小孩失联,引发一场牵动人心的大搜救。当地政府马上成立救援指挥部,整个搜救过程有数万群众参与,社会各界也自发赠送食品及照明、充电等设备,主动参与搜救保障工作。

2)请运用法律知识,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政府和群众这样做的理由。

 

见闻三【反家暴法】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     

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

庭和谐、社会稳定,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今年3

1日起正式实施。

 

 

 

(3)《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请从

正义角度对漫画中的旁观者行为进行劝告。

 

 

(1)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懂得调节和控制情绪。(2分)(2)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2分);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2分)。(3)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2分);当看到非正义行为发生在他人身上时,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能力,难度值中等。从材料中“抢到红包欣喜若狂,没抢到闷闷不乐”可以看出,在抢红包过程中,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说明了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要懂得调节和控制情绪。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能力,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中等。从分值设置看,此问设4分,要求学生从法律的两个角度概括材料。对三个失联孩子的大搜救,从法律的角度看,是为保护孩子的生命健康权,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根据所学知识,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加强了对施暴者的规范和对受害者的保护作用。我们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当发现类似漫画中非正义的行为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应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考点:学会调控情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律的作用;做有正义感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民营企业家、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介绍说,每天伊利的产品约满足了一亿消费者的需求,公司直接解决就业5万多人,仅上游奶牛养殖就带动500万奶农脱贫致富,多年蝉联全球乳业十强,也提高了中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材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

①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         

②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大6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应包括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618日,习近平主席向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科学家颁奖,并表达了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人才的培养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C.有利于营造国家尊重科技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 

D.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途径就是重奖科技工作者

 

查看答案

农民工小王为讨薪,爬高压线以死威胁老板,虽要回欠薪,却因扰乱公共秩序,在获民警解救后又被公安机关拘留;他的同乡小李则通过劳动仲裁顺利追回欠薪。两人的不同遭遇告诉我们

①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②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③法律具有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作用      ④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法律在线》栏目邀请网友参与互动。下列网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水:偷看他人日记并到处宣扬侵犯了他人的荣誉权  

B.若风:入室盗窃他人的钱财主要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C.若霜:学校在校园网介绍我的先进事迹侵犯我的受教育权

D.若雪: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是没有尊重他人名誉权的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