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行己 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从古至今无不例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

材料一:“行己 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从古至今无不例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可让我们见到这样的知耻之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位古代官吏知耻知足知止的形象跃然纸上。

材料二:行程40多万千米 、骑坏6辆摩托车、用烂12个行医包……足以绕地球十圈的行医路上,“80后”村医贺星龙留下了许多温暖的故事。他恪守 “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却不收出诊费;付不起药费的人,他从不会拒绝治疗,费用能免则免,多年欠账变成了死账……2016年7月20日,贺星龙入选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6”十大网络人物。

材料三: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行己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青春的我们应怎样做一个“行己有耻”的人?

(2)向贺星龙学习,“止于至善”,我们应怎么做?

(3)“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至少3点)

(4)通过反思,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至少3点)

 

(1) 1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意识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不做 3更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能力 (2) 1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见贤思齐,在生活中树立榜样 3自我省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 善良、勇敢、坚强,言之有理 (4)言之有理即可.如意志不坚强、畏惧困难等. 【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一般。根据所学知识,要做到“行已有耻”,就应从三个方面做起:有知耻之心、树立底线意识、磨砺坚强意志。只要学生从上述三个角度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一般。根据所学知识,要做到“止于至善”,就应从三个方面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生活中树立榜样、善于自我省察。只要学生从上述三个角度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一般。根据所学知识,“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即达到“至善”的追求,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做到与人为善、诚恳待人、意志坚强等。只要学生任意回答出两点即可。 (4)此问旨在考查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情况,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难度值一般。只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明自己在“行已有耻”或“止于至善”两个方面存在的不足,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小明看到同学买了一套名牌运动服十分羡慕,父母收入不高,经济收入有限,他就向同学借钱买了一套。许多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小明觉得很有面子,有了自尊。

材料二:中国近代画坛大师徐悲鸿有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视艺术为生命,数次去南洋,把全部买画所得捐给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同胞。对于有才之士极力提携,推崇备至,而对抄袭剽窃、欺世盗名之徒则深恶痛疾。

(1)材料一中,小明的做法为自己赢得自尊了吗?为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傲骨”?谈谈你对自尊重要性的理解。

 

查看答案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下列观点理解错误的有(  )

A. 尊重是相互的,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

B. 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C. 要受人尊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D. 自尊就是得到别人的尊重

 

查看答案

“王倩倩同学:老师今天很高兴的告诉你,这段时间里,你在主动积极学习方面表现很优秀,全班替你感到骄傲,一定要加油哦!”重庆市渝中区某小学王倩倩同学得到了写有上述内容的“表扬卡”,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说明(  )

A. 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获得肯定能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B. 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就能成为最优秀的同学

C. 自尊心强的人就应该凡事都要做得比别人好,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

D. 王倩倩的虚荣心太强,总想得到表扬

 

查看答案

骄阳似火的盛夏正午时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突然瘫倒在路旁,行动困难,意识模糊。见此情形,恰巧放学经过的小勇不假思索,全力施救,最终使病情危急的老人得到及时救治。最近同学们纷纷学习小勇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同学们看来
好的榜样是激发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止于至善是我们应该有的格调
③“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
应把追求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查看答案

《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揭示的道理是(  )

A. 在班级和学校里,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培养

B. 我们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

C.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好的榜样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D. 在班级和学校里,我们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