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施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近一年来,进入全省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困难群众达860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截至11月30日,全省困难群众享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55万人次,支付资金8.6亿元。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就是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之后,对困难群体医疗费用再次给予报销,我省这项制度设计属于全国首创。其保障对象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困境儿童等四类人群。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 )
A. 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B. 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C. 减轻困难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 D. 说明我省的医疗事业在全国领先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前,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表述是“到22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两者相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有“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由21世纪中叶调整为2035年,足足提前了十五年!这源自
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
B. 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提供了充分的基础和自信
C. 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其提供了足够发展动力
D. 实现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8月3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十九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面对新目标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族党派要加强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把各阶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把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体现了 ( )
A. 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 B. 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D.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2017年12月23日上午,财政部负责人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时介绍,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对于教育要重点投入,优先保障,并强化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2~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接近17万亿元。其中2016年达到38888亿元,是2012年的1.36倍,年均增长7.9%,占GDP比例自2012年以来联系5年保持在4%以上(2016年达到4.22%)。这说明 ( )
A. 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 发展教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
C. 解决好教育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D.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
农业绿色发展,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效率变革。我国是畜牧业大国,据估算,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38亿吨,综合利用率只有60%。总体上看,我国每年生猪病死淘汰量6000万头,集中的专业无害化处理比例不高;每年产生秸秆近9亿吨,未利用的约2亿吨;每年使用农膜200万吨,当季回收率不足2/3。改变这种现状需要 ( )
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B. 禁止种植使用农膜
C. 取缔小规模养殖业 D. 少吃肉蛋绿色消费
近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布《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草案)》并征求意见。此次审议修改稿对见义勇为者的保障更加人性化,规定也更为细化。修改稿与一审稿相比,改动的地方不少,如增加“本省人员在本省行政区域外见义勇为的,适用本条例”“抚恤奖金最高100万元”等条目。该条例的规定 ( )
A. 体现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B. 有利于消除其他地方对河南的歧视
C. 有利于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D. 能避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