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材料一:孙启是一名16岁的初中生,他家境一般,向往过富裕...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材料一:孙启是一名16岁的初中生,他家境一般,向往过富裕的生活,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大款。他无心学习,沉迷网络,渴望一夜暴富。为此,他绑架了家境富裕的网友小东,并向小东的家人勒索30万元,最终孙启锒铛入狱。

材料二: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当代我国的一些大学如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均以“止于至善”为校训。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务必懂得“止于至善”的道理。

(1)材料一中孙启的行为符合行己有耻的要求吗?为什么?

(2)行己有耻是青春探索的底线,中学生应该如何做才符合行己有耻的要求?

(3)结合材料二:“止于至善”是青春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培养“止于至善”的品格?

 

(1)不符合。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要去做。 (2)①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④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慎独和自省,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根据所学,“行己有耻”就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题文中绑架他人的行为是违法的,所以不符合行己有耻的要求,理由从行己有耻的定义和要求回答即可。(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做到行己有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能力。根据所学,从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和违法的事情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等方面回答即可。(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追求“止于至善”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所学,从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寻找榜样的力量、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以修身为本等方面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案例一:进入初中,王宁的身体开始发生较大变化。个子好像忽然间长高了,脸上也长出了痘痘。不仅如此,王宁感觉似乎烦恼也增多了,好像自己长大了又有时觉得自己很幼稚,和父母的矛盾也增多了,经常出现心理矛盾。

案例二:刚步入初中的同学小明,周末时将头发染成了红色,还将自己的牛仔裤膝盖处用剪刀剪了一个大洞扮“酷”。妈妈说了他几句,小明却不以为然地说:“就你老土,不知道这才叫时尚,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怎么打扮是我自己的事,不用你管!”

(1)王宁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他面临的心理矛盾?

(2)你认为小明那是“酷”吗?请用思维独立性的有关知识回答你的理由。

(3)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考验。我们应该如何与异性交往?

 

查看答案

“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

④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 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种规则

B.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维护

C. 法律就是靠舆论、习惯和信仰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D. 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查看答案

“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须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反映了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  )

A. 相互对立的关系    B. 完全等同的关系

C. 密不可分的关系    D. 完全不同的关系

 

查看答案

近年来,国家一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2016年10月高官白恩培、魏鹏远分别被判处死缓并终身监禁。这表明(   

A. 坚决惩治腐败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

B. 我国部分公职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律的强制性表现在它严厉惩罚官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