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武亦姝,女,出生于2000年,就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2月1日,在央视...

武亦姝,女,出生于2000年,就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2月1日,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场攻擂成功成为擂主。下列片段是武亦姝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的发言稿。七年级(1)班同学们对她的事迹很感兴趣,准备开展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片段一:“春天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相信同学们对自己未来的一个学期已经有了初  

步的设想,就如同一棵小草一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心中的小草不断发芽长大,成为我们想要它成为的样子,一棵大树,一朵鲜花,或者一捧绿叶,都好。”

(1)你认为青春的成长除了外形的变化外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成长?

片段二:“春天常见‘春色满园关不住’,是浪漫而富有想象力的季节。我们有奔涌的情思,有灵活的头脑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人,当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气魄,当有尽情的幻想与期盼,更当有将其化为现实的毅力和想法。就从制定心中的小目标,培育心中的小火种做起吧!”

(2)这些语句告诉我们青春应该怎样飞扬?

片段三:“我们的新学期从春天始,春天里的每一个步伐都至关重要。它通往盛夏的季节,通往温暖的人生,通往诗意的年华。”

(3)从学习生活等角度谈谈你打算怎样度过这个新学期。

 

(1)独立思维增强;拥有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等。 (2)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我们拥有无限的遐想;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3)我要树立目标,努力学习,找到并坚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培养自己自立自强的品质,多参加一些课外实践,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考查学生对青春成长的认识和理解。青春的成长,除了身体外形的变化外,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独立意识不断发展、批判的精神和勇气、开发创造潜力的激情等。(2)考查青春应该怎样飞扬,学生可从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等方面来回答。(3)本问是开放性设问,学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学期初做出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积极承担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开发创造潜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孔子说:“行己有耻。”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材料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三: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1)说一说“行己有耻。”意思是什么?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应该怎样去做?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榜样具有怎样的力量?

(3)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查看答案

王晴是班级里的一位文雅漂亮的女生,她成绩优秀气质高雅,很受男生欢迎。苗条文静的她无论在哪里,总会引来一束欣赏的目光。一次自修课上,王晴正在做数学作业,一个小纸团落在她的课桌上,她打开一看,字条上写着:“请放学后到青年公园门口相会。”她从字迹上已猜出是哪位男同学写的。她心里咯噔一下,脸刷地红了。她忐忑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办。

(1)你对这位男同学的行为是怎样认识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2)假如你是王晴,遇到此事时,请谈谈你的处理方案及理由。

 

查看答案

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漫画中的女孩感到烦恼的原因。

(2)为了解决遇到的烦恼,她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查看答案

以下是小文近期的烦恼,作为好朋友的你打算如何帮助她。

(1)情景一:小文说:“上中学后,我就不太愿意和父母谈心了。有心事,我宁愿自己憋着。”

 

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景二:老师找小文商量,让其担任本班的数学课代表。小文表示又高兴又害怕。

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止于至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B.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C. “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并的精神壮态

D. “止于至善”只要求“独善其身”,不要求“兼济天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