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出了一期“学习宪法,宣传宪法”的黑板报。
(1)请为这期黑板报设计一个标题。
下列法律条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根 本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最本质的 特征。禁止任何组 织或者个人破坏社 会主义制度 | 因自愿实施紧急 救助行为造成受 助人损害的,救助 人不承担民事 责任 | 宪法的修改,由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或者 五分之一以上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提议,并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以全体代表的 三分之二以上的 多数通过 |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身心健康,保障未成 年人的合法权益,促 进未成年人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面发展,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 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 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都 由民主选举 产生,对人 民负责,受 人民监督 |
(2)上述法律条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 、 。(填写序号)
(3)结合上述相应的法律条文,说明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4)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为什么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要进行宪法宣誓。
【雪场初尝试】
寒假里,从未滑过雪的小冰跟随爸爸去了滑雪场。爸爸想给小冰请个教练,却被他拒绝,
他只想不受任何约束地玩耍。在初级道滑了几趟未摔跤后,小冰不顾雪场“初学者,请不要上中级道”的警告上了中级道,一遍遍叫喊着直冲下来……最后,又一次冲下来时,撞倒前面正常滑行的人,自己也摔在雪道上,由于没戴头盔,磕得头昏脑胀,半天爬不起来。
国际雪联的滑雪者行为准则(节选)
为倡导安全行为,以及有益于防止事故发生,国际雪联制定了如下规范:
1.为他人着想:必须以这样的方式滑雪,即不要把滑雪道上的
任何一个滑雪者置于危险或是损伤的境地。控制速度和动作,必
须使速度和动作与自身的能力相称
2.选择线路:如果正从后面接近其他滑雪者,必须另外选择一
条滑行线路,以免危及前面滑雪者的安全。
……
(1)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写出两点从中获得的教训或启示。
【安全须重视】
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的冰雪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然而,冰雪运动普及、推广背后的安全问题也应引起国家相关机构、冰雪场管理者和冰雪运动爱好者的高度
重视。
(2)设想一下冰雪运动普及、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运用所学,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具体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
【展望冬奥会】
2018年2月25日,奥运圣火在韩国平昌熄灭。伴随奥林匹克会旗的交接,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看完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小雪和妈妈有这样一段对话:
(3)结合所学,续写小雪妈妈的话。
杨某劝阻段某在贴有“禁止吸烟”标志的电梯内吸烟,发生争执十多分钟后,69岁的段某突发心脏病死亡。段妻田某将杨某诉至法院。该市中院二审公开宣判此案,驳回田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在审判书中写明,杨某劝阻段某的行为未超过必要限度,属于正当劝阻行为。段某自身患有心脏病,在未能控制自身情绪的情况下,心脏病发作不幸死亡,虽然从时间上看,杨某劝阻吸烟的行为与段某死亡的结果先后发生,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此外,在段某发病后,杨某还及时发挥专业技能对段某积极施救,对其死亡不存在疏忽或懈怠。
在上述案例的杨某与段某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对其行为进行点评。
结合所学,为以下“诚信之星”评选方案补充三条评选标准。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上回答了“什么样的世界是美好世界、怎样建设美好世界”的问题。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 我国已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
② 世界各国是一家,已经没有分歧矛盾
③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
④ 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展示智慧和担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的同学们针对西城区老字号的发展做了调查,得出一些结论:西城区拥有近百家老字号资源;一些老字号的品牌宣传和创新不够,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随着时代的进展,一些老字号的家族式传承,因后代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手艺或者绝活而濒
临失传……针对这些结论,下列同学们提出的保护西城区老字号的措施恰当的有
① 政府制定政策,对老字号技艺传承予以支持
② 要求家族传承人必须承担起传承的责任
③ 大力创新,强化形象宣传,以吸引消费者
④ 老字号要固守传统,不能随意添加新元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