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为增强青少年的法律观念和规则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将必要的...

材料一 为增强青少年的法律观念和规则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2017年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全国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

(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做法有什么意义?

(2)你所在的学校也要开展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两条标语。

 

(1)①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学法、守法、用法。②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拒绝不良诱惑。③有利于青少年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④有利于依法治国。(2)①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②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国。 【解析】(1)此题考查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意义,属于能力概括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由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有利于模式,从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拒绝不良诱惑、践行宪法精神、依法治国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此题考查为了宣传宪法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回答,符合题意即可。如: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小岩的爸爸参加了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小岩好奇地问爸爸投了谁的票,爸爸认真地说:“参加选举是我们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我赞成的候选人都是能够为我们着想,替我们说话,真心为我们服务的人。”小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等我有了选民资格,也会认真投下我的一票。”

(1)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2)阅读完材料,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

 

查看答案

贫困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截止2015年底,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中国的减贫行动有力促进了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

(1)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2)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查看答案

如何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就以下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甲:权力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乙: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有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查看答案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震撼演绎了荧屏“打虎拍蝇”,回应着民心所愿,引发观剧热潮。现实版“人民的名义”也在上演,2017年5月,有14只“大老虎”获刑。这表明(    )

A. 惩治腐败深入人心

B. 惩治腐败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我国坚持从严治党,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查看答案

作为青少年,下列对待宪法的态度和做法正确的是(    )

A. 宪法远离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必要学习和了解宪法

B.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C. 以各种形式宣传宪法,时时处处用实际行为捍卫宪法的尊严

D. 我们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可以享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