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见义勇为”一词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护”“懂自救”...

“见义勇为”一词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护”“懂自救”“远离毒品”,这在教育界内外迎来掌声一片的原因有(   )

①中小学生不用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②这是对中小学生命健康的关爱与保护

③中小学生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④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与保护已经成为共识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D 【解析】 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依据题文描述,“见义勇为”一词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护”“懂自救”“远离毒品”,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所以观点②④符合题意;观点①③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8月31日,中央文明办在乌鲁木齐举办8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0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上榜好人中,四川成都七旬老人刘道笠创办“奶奶厨房”,为社区里的空巢老人送可口饭菜到家;广东佛山“巾帼仁医”李国华,在车祸现场一个小时汷出了10多位伤员;山东潍坊青年创客葛永超信守承诺,垫钱帮老人筹集救命钱……许多网友留言:“好人看似平凡,却是人海中最美丽的风景。他们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1)“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2)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我们为什么发布“中国好人榜”?

(3)“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中国好人榜的发布,对行走在“止于至善”路上的你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微信  学以致用)

  ◆微信一

“青春期产生心理矛盾很正常,不需要去解决。”

(1)请你谈谈对此观点的看法。

◆微信二

(2)这条线要不要从心里擦去?

 

查看答案

青春,我们敢想敢做,但青春并不意味着放纵,也要懂得选择。下列有关“选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们都有行为的自由,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作出各种选择

B. “行己于耻”,羞恶之心是我们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C. “止于至善”,是我们追求的精神境界,也是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

D.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境界,我们要端正自己的行为

 

查看答案

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不良行为来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1%,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音像制品的占31.9%。这警示我们

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③要经常反思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违反法律的事坚决不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对于“知耻”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    B. 知耻是懦弱的表现

C. 知耻必定催人奋进    D. 只有不知耻,才能保住自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