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下列言行中能够体现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A. “听说你父亲病了,你去看看!”“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
B. “时间过得真快,又该缴税了。”“让我想想怎样少交点税。”
C. “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我符合条件,明天我就去报名。”
D. “妈,开学得交一些书本费了。”“我与你爸离婚了,向他要去。”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为此,海港区某中学积极举行“宪法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回答下列各题。
1.在演讲中,不会出现的观点有 ( )
A.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法
B.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C.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修改都需要全国人大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
D.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2.演讲中明明谈到公民的文化权利,以下可能出现在明明演讲稿中的内容有 ( )
A. 明明爷爷退休后领取养老保险金 B. 明明利用课余时间学书法、唱京剧
C. 明明爸爸积极参与政府听证会 D. 明明妈妈上班后获得劳动报酬
3.树立坚持宪法至上的理念要求我们青少年 ( )
①认真学习宪法,坚决捍卫宪法 ②认同宪法价值,坚持宪法宣誓
③践行宪法精神,树立宪法信仰 ④维护宪法权威,制裁违宪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8年1月2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要强化“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观念。这一要求 ( )
A. 说明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行政 B. 有利于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C. 有利于克服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D. 表明权力的运行难免超越法律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体现了国家 ( )
A. 保证公民当家作主 B. 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C. 尊重和保障人权 D. 规范权力运行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写过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法律必须被信仰。”他在书中指出,“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并呐喊“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1)为什么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2)信仰法律,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的建设,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
(1)“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法治对中国梦的实现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