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列宁早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有个成语叫“通情达理”,就是说只有“通情”,才能“达理”,只有在情感上互相沟通,所讲的道理才能无遮无掩、水银泻地般进入人的内心。心灵的呼唤,需要情感作媒介;思想的共鸣,需要情感去撞击。
材料二 2016年8月的里约奥运会,虽然中国健儿取得的成绩并没有预想中耀眼,但是赛场内外依旧亮点多多。爱国主义情怀始终是流淌在奥运赛场上最朴素的情感:独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马术比赛的华天不觉得孤独,因为“一起战斗的还有我的祖国”;男子58公斤级别跆拳道冠军赵帅“奥运目标就是想夺金,想证明中国男子实力”;龙清泉夺金首先感谢祖国:“这股力量是祖国给我的”……当国旗冉冉升起,当国歌在赛场嘹亮,每一个“小我”的成绩都会让整个国家为之欢畅。情牵奥运,让我们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1)美好情感对我们的成长具有什么意义?
(2)我们要如何获得美好的情感呢?
(3)作为中学生的你是怎样正确认识负面情感的?
材料一:2017年3月27日,主题为“我安全,我监控,我快乐”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启动。部分中小学生体验了火灾现场逃生演练,地震灾害应急避险等安全教育项目。
材料二:下面是同学收集到的一幅漫画。
综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法律具有哪些特征?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那两部?
(3)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材料一: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出生以来五十多年的往事,把其生活中违背道德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忏悔了他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污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屈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还隐隐作痛。
材料二:“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中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综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由材料一中“事过多年,卢梭想起此事,内心还感隐作痛“说明卢梭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完上述卢梭的故事,请谈谈你对“行已有耻”的理解。
(3)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若要有“止于至善”的追求,就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七年级(1)班的李明足球踢得很好,在他的带动下,班里其它5位男生也对足球产生了兴趣。他们几个常聚在一起,谈足球、论足球,谈学习,放学写完作业便一起踢球、只要学校组织足球赛,他们几个肯定上,而且是班级的顶梁柱,为班级取得好名次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开始觉得自己都很了不起,给自己这个小群体起了个名字叫“足球兄弟”,只要其中一个与他人发生争端,另外几个人马上出手相助,常常因此受批评、受处分,他们开始看班干部不顺眼,跟老师对着干,再有足球赛的时候,要么故意找借口推脱,要么得班干部说好话才肯参加。他们这个“小群体”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
根据《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监护人如有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等七种行为的,人民法院可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这有助于
A. 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 落实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 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D. 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
互联网时代,我们对网络“一网情深”。面对学校出台的“不准带手机入校”的规定,我们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当这个集体的规定与我们的个人意愿发生冲突或矛盾时,作为学生,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 理解学校规定的合理性 B. 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
C. 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D. 忽视校规依然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