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苏某在工厂浴室洗澡后,忘了把自已的手表带走,被同事朱某捡到。苏某要求朱某...

材料一 苏某在工厂浴室洗澡后,忘了把自已的手表带走,被同事朱某捡到。苏某要求朱某归还手表,朱某看到有人在场便答应第二天归还。第二天,苏某找朱某拿手表时,朱某却拒不归还。

材料二 中学生洪某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在校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逃学上网,家长和老师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他却置之不理。为了上网,他多次偷家长和同学的钱,后来因拦路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材料三 中学生小宇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扳却拒绝支付医疗费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宇家无决支付诉讼费用。

(1)材料一中朱某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他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2)材料二中的洪某从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上网发展到拦路抢劫,给我们什么警示?

(3)如果你是小宇的同学,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1)材料一中朱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①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②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①小玉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②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小玉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解析】 (1)本题考查民事违法行为的含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可知,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材料一中朱某拾到他人手表不归还,属于经济纠纷,所以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警示类,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提炼材料主旨洪某从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上网发展到拦路抢劫,根据教材内容,围绕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回答。 (3)本题考查寻求法律求助途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围绕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国家法律救济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花季少年小明和小刚因沉迷网络而又无钱上网,便盗窃摩托车、三轮车、井盖,后被抓获。当遇到小明、小刚盗窃时,我们正确的做法为

①我们斗不过他们,保护自己、不理他们是上策

②拨打“110”报警电话

③暗地里跟踪,看他们把材料偷到哪里去,好为将来破案提供线索

④一人去报警,其余的人悄悄跟着,不能让他们跑掉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新版《中学生守则》,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等字眼,增加了“会自护、懂求救”。这表明

A. 制定学生规则的出发点是保护学生的利益

B. 规则是经常变化的

C. 中学生要积极参与修订规则

D.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修订

 

查看答案

“自尊自爱做防护,法律武器保平安,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这段材料主要启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应学会 (     )

A. 不屈不挠    B. 选择坦途    C. 善于斗争    D. 控制情绪

 

查看答案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 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B.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死刑

C. 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D. 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查看答案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而傲慢粗鲁的言行则会导致敌意、妨碍沟通、恶化关系、降低自身的吸引力。这说明

A. 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等方面

B. 文明有礼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C.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D. 生活离不开交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